卡爾的爺爺是名炮兵,二戰中服役於國防軍第833重炮營,也就是裝備了6輛卡爾自行臼炮的那支部隊。
後來經過一係列的人事調整,作為骨乾被抽調到了新組建的第428重炮連,繼續和老夥計並肩作戰。
然後被蘇軍俘虜,打包送到西伯利亞挖土豆。
好在成功熬到55年回國和家人團聚,次年加入了新成立的人民軍。
他給孫子取名為卡爾,也是在紀念曾經的老夥計。
好家夥,夏彧還以為是卡爾·馬克思的卡爾,結果竟然是卡爾臼炮的卡爾。
這車在大毛的庫賓卡動物園可是唯一能和鼠爺並列的存在,600的口徑能直接把人塞進去發射。
真沒想到老卡爾的炮兵爺爺伺候的是這門炮。
“聽說這車不算原型車,總共就生產了6輛,當年你爺爺在哪個車組?”
夏彧好奇的問道。
“一號、四號、五號都待過,固守於特博格直到投降的那段時光則是三號。”
兒時的記憶過於久遠了,老卡爾回憶片刻後說道。
畢竟是100多噸的巨物,妥善率懂的人都懂,各種部件不是在壞,就是在壞的路上。
其中三號索爾,甚至在44年9月發生了炸膛事故,這一修就修到了45年。
“三號?是記錄中失蹤的那輛嗎?”
夏彧當年寫書的時候以蘇軍視角曾繳獲過這輛“雷神之錘”,而現實中它和一號車一起消失了。
“是的,四號和六號的發動機都出了問題,在駐地被蘇軍俘虜了。”
“至於一號和三號的下落聽爺爺說是被連長帶領二排的人開走了,他們則負責留下來阻擊蘇軍,戰後他有找過連長和二排幾個朋友的下落。”
老卡爾的爺爺也想弄清老夥計的下落,可惜進展並不順利。
“其中一半人的身份牌被折下來報了死亡,剩下的人中一半和我爺爺一樣,也被送到西伯利亞接受勞改,可惜他們沒能熬下來。”
不畏嚴寒的雅利安超人隻是少數,當地惡劣的環境隻有雅庫特人能夠忍受。
“最後剩下的人則全失蹤了,沒有人清楚他們的下落。”
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打到45年戰爭結束,德軍在東線就失蹤了一百五十萬名士兵,老卡爾爺爺這幾位戰友失蹤了也很正常。
但兩輛卡爾臼炮的下落也隨著他們的失蹤徹底消失了。
放在以前,老卡爾說的這些,夏彧就當一個故事聽聽。
可是現在他獲得了戰地情報係統,說不定自己能夠找到這兩輛車?
在此之前夏彧必須弄清係統的工作機製。
今天是周二,從他周日晚上獲得有關ohv750發動機的情報到現在,係統沒有再發布過新的情報。
夏彧猜測是沒有跳過的功能,他必須將那台發動機挖出來,才有可能出發下一條情報。
至於怎麼觸發?
不太可能是聽到自己心中的念叨,就發布相關情報滿足他的願望。
大概率是他手上正好有一輛寶馬r75摩托車,有了靶子係統才檢索周邊射出的箭。
曆史16萬輛的總產量,戰後保留下來的整車可能就隻有幾百輛。
但翻遍全球四位數的發動機是肯定有的,排除那些有主的,情報中的這台發動機就在羅斯托克,這已經說明很多事了。
所以想要找到失蹤的卡爾臼炮,前提是他必須先獲得整套係統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