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吃瓜少年_老朱家的瓜,好吃難消化!_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章 吃瓜少年(1 / 2)

給咱打賞,給咱點讚,給咱插圖來花姑娘,咱勸你們懂點事!萬水千山總是情,給老弟點點關注行不行!!!

名還是一樣的名,事還是一樣的事!

但這並不妨礙,這是一個架空的真實世界!!!

大明洪武十二年,南京城。

秦淮河畔,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臨近正午時分,燕來樓花魁娘子詩詩的詩香小院大門猛的被人一把推開。

容貌俊秀但卻掛著兩個厚重黑眼圈的少年,腳步踉蹌,扶牆而出。

沿街走出二十米,拐過彎便是秦淮河大街,少年警惕的回頭張望,見無人跟上,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哎!少年不知金子貴,老來想要爐管都困難!”

“教坊司不能再來了,從明天開始,戒色,養生!”

方靜之揉著自己的老腰,挑起好看的眉毛,抬頭看了一眼頭頂的太陽。

雙眼微微眯起,陽光透過樹頂的枝丫,在他那張俊秀的臉上,肩上灑下一片斑駁。

看日頭,大概有後世十點鐘左右的模樣。

驕陽如火,曬的人暖暖的,這不禁讓人片刻的失神。

穿越了已經大半年了,他還是有些不適應古代的生活。

吃飯,喝酒,睡花魁……

雖然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可總是有一種鏡花水月的不真實感。

晃了晃有些昏昏沉沉的腦袋。

搖搖擺擺的來到了一處沿街的小餛飩攤前一屁股坐了下來。

即便是再不真實,飯總還是要吃的。

一條扁擔,兩張小桌,南京城街頭常見這種小吃攤點。

攤主是一位中年男子,看上去三十歲左右的模樣,身上的衣衫破舊,漿洗的有些發白,一張飽經風霜的老臉上,卻掛著疲憊而又幸福的笑容。

見有客人到來,男人熟練的將毛巾搭在肩膀上,熱情的上前招待。

“小郎君可要來上一碗餛飩,咱家的餛飩用的可是北邊草原上過來的羊,外加上小人親手做的蝦皮海帶,點幾滴山西來的老陳醋,鮮嫩之餘最是可口暖胃!”

“是嗎,有這麼好吃!”

方靜之抬起頭,有些疲憊的伸了個懶腰。

“那可不是,咱家的餛飩,您在這街麵上絕對找不出第二家,吃了咱家的餛飩,保證您再也吃不下彆家的!”攤販自誇道。

“那就來上一碗吧,讓本少爺嘗嘗你的手藝,沒有鹵蝦油可不給錢啊!”方靜之挑了挑眉笑道。

“您把心放肚子裡,不好吃,小人也不敢要小郎君的錢不是。”攤販笑嗬嗬的回道。

就在此時,一道稚嫩的聲音卻突然從男人身後響起。

“父親,這位哥哥可生的真好看!”

方靜之循聲望去,卻見男人身後站著一位七八歲的小姑娘,正抱著男人的大腿,露出半張小臉,瞪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著自己。

攤販見狀,笑著低頭拍了拍小姑娘的小腦袋,衝著方靜之拱手笑道:“小郎君見諒,家中婦人今日回了娘家,小女在家無人看顧,不得已隻能由小人帶著出攤,冒昧之處還望小郎君海涵!”

方靜之聞言擺了擺手,衝小女孩笑了笑,眨了眨左眼。

“沒事,童言無忌,更何況,我喜歡聽這樣的大實話。”

看到挑著擔子的賣糖小販從餛飩攤子前路過,招手將其喊停,方靜之掏出兩文錢,從攤子上摘下兩個憨態可掬的糖人,笑眯眯的塞到了小姑娘的手裡。

“小乖乖,獎勵你的,大哥哥就喜歡你這樣喜歡說實話的好孩子!”

男人此刻做好了餛飩,聽到這話也是忍俊不禁,卻又見到小女孩手裡的糖人,趕忙說道:“小郎君這可使不得。”

“有什麼是的使不得,左右不過是兩文錢罷了,再者說了,我是獎勵給小丫頭的,又不是給你的……”

方靜之憐愛的摸了摸小女孩的腦袋。

毛茸茸的小腦袋,摸上去感覺很不錯。

攤販見狀,也不再推諉,道了一聲謝後,又轉頭看著自家女兒。

“寧兒,還不快謝謝小郎君!”

見父親的允許,小姑娘怯怯的道了聲謝,這才一臉欣喜的將糖人湊到了嘴邊,小心翼翼的舔了一口,兩隻好看的大眼睛頓時就彎成了月牙。

方靜之見狀,也是樂的開顏,捏了捏小姑娘肉嘟嘟的小臉後,低頭開始對付碗裡的餛飩。

油亮的餛飩皮薄如紙,餡料鮮美可口,一口咬下去,滿口的汁水和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三兩口便將碗裡的餛飩吞下了肚,肚子裡暖烘烘的,感覺被花魁娘子拿去的半條命總算是回來了一半。

一邊吃著餛飩,瞅著街上絡繹不絕的人群,方靜之忽心生疑惑。

秦淮河乃是南京城乃至大明出了名的風月場所,平日裡聚集在這裡最多的便是附庸風雅的讀書人以及達官顯貴前來取樂。

如今雖然是正午,還不到最熱鬨的時候。

可一般這個時間點,已經有大量的文人世子前來尋歡作樂。

白日宣淫這事,讀書人們嘴上雖然鄙視之,但是身體卻往往很誠實。

今日卻不知為何,各家青樓雖然大門敞開,卻是門可羅雀,冷清至極,便連老鴇子的攬客聲,都顯得有氣無力。

平日裡那些喜歡在各家樓下吟詩作對,吸引天使投資人的窮酸書生,更是沒見到幾個。

怎麼回事,那些文人騷客們都哪裡去了?



最新小说: 騎砍:漢匈霸主 從村長開始建立王國 詭秘武林:俠客揮犀錄 社恐受和龍傲崽娃綜爆紅 換親嫁給老皇帝,我卻攀上太子爺 重生後我竟是宿敵白月光 婚色誘癮 劍來:開局驪珠洞天,福緣遍地! 我的冰山女總裁 我家超市通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