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有幾人走過去檢查了一下,確認無誤後再把標靶給重新扶正。
“現在用的引信確實不靠譜,之後專門為它設計個彈底引信就好了。”王桓安不以為意。
周長風隨後又重新組裝了一發彈頭,然後再次瞄準發射。
“砰——轟!”
火光迸發、煙塵飛揚,這一發成功引爆。
待煙塵散去之後,幾人便從邊上走出了壕溝,上前檢查。
“半寸的鋼板對它來說不值一提,就跟筷子捅豆腐似的。”
“確實。”
“感覺如何?”
“發射筒太笨重了,你們是隨便挑的鋼管麼?管壁可以再薄一點吧?”
王桓安點點頭,“是的,當時隨便在庫房裡挑的一批粗細合適的。”
周長風回想了一下,“還有,肩托的位置有點靠後,再往前移一點比較好。”
雖然存在不少瑕疵和毛病,但這玩意作為試驗樣品還是差強人意的。
等經過軍器局評估以後,還會重新改良,接著試生產一小批下發給部隊,再采納士兵們的反饋進一步改良。
無論如何,它讓大明步兵單位擁有了獵殺世界上任何裝甲載具的能力,但前提是在五十米的距離以內。
射程是五十米而非五米,實戰中貫穿裝甲的能力是五十毫米的而非十五毫米,這可謂相當亮眼。
王桓安帶著周長風來到了一間庫房,然後指著旁邊放著的一塊厚厚的裝甲板,上邊赫然可見爆炸留下的燒灼痕跡。
以及…一個拇指粗細的、深深的孔洞。
周長風摸了摸那個孔洞,回頭說道:“換誰也抵擋不了這種誘惑吧?”
“不識貨的也進不了軍器局。”王桓安忽然想到了什麼,又轉口道:“說起來,按規矩,采納之後軍器局還得給伱發一筆獎金,估摸著最少也有五千圓。”
噢,對哦,搞發明搞設計也不是白乾活的,這麼說來,豈不是還能申請專利了?
說真的,周長風還真沒往那方麵想。
現在一提起來,他莫名其妙就想到了一個老梗——斯通納有16的專利,成了千萬富翁,而ak47的發明者卡拉什尼科夫卻連機票都買不起。
他記得後世的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是15萬、一等獎是30萬、特等獎好像是150萬?
而王桓安所說的五千圓相當於後世的二十幾萬,而且還是至少,說不定會更多。
非常湊巧的是,當周長風離開兵工廠返回駐地之後,小李告訴他先前有大都督府的文員送來了一封信。
啊哈?有事打電話就行啊,什麼事需要書麵交流?
有點納悶的周長風走近桌子,將之拆開以後卻發現這裡邊哪是什麼信紙,是一張五千圓的定額支票。
合著這就是沈瑜那家夥所謂的“特彆津貼”是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