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聯盟盟約》第五條所述,「除本盟約或本條約另有明文規定外,凡大會或理事會開會的決議,應得出席會議之聯盟會員國全體同意。」
在許多決議上,國聯大會都需要遵循這個看似“尊重與平等”的規則——必需由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才可以生效,反之,如果有任何一個成員國否決則決議無效。
如此一來,效率可想而知。
有關埃塞俄比亞的決議自然沒有得到通過,又一次不了了之了。
接下來,第二個重要議程是有關明英雙方邊境戰爭的。
在理事會輪值主席的宣讀過後,英國代表萊恩起身發言。
也許是由於身為日不落帝國的代表而自矜,他看著格外自信,然後重申了要求,“中國方麵的可恥進攻和挑起衝突的野心必須得到扼製,大英帝國不能容忍這樣的行為……我要求將本次衝突定性為侵略行為。”
這就沒了?
這就像兩個人打完架,最後被要求說出自己的訴求的時候,一不要求賠錢、二不要求道歉,就隻讓對方承認是他先故意挑釁動手的。
那年輕外交官有點小欣喜地悄聲道:“前輩,果不其然呐,英國人除了耍嘴皮子,對實際措施隻字不提啊。”
衛徑昀笑了笑,沒有回話。
他輕輕叩了叩桌子,然後緩緩站了起來,環視四周的各國代表,然後開口道:
“爭議之邊境若是各執一詞,兩國應當協商劃界,可英印方麵卻公然於之修築碉堡與工事,蓄意盤踞,這何居心?”
“於緬甸方麵亦是如此,堪稱劣跡累累。須知,天朝疆界分毫亦不容有失,我國朝先行通知、警告,仁至義儘。”
“最終落得兵戈相交實屬最終之手段,皇上與全體臣民均甚為遺憾。你國所謂的侵略之辭實在是無稽之談。”
在簡單表明了態度之後,泰然自若的衛徑昀便坐了下來。這種情況下,先急、先跳腳的要麼是沒底氣、要麼是沒實力。
稍後的投票表決環節也是一如既往的走個過場,有反對有讚成有棄權。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法國代表居然明確投了反對票?
在場的兩名英國代表一齊側首看向了旁邊的三名法國代表——你們這是想賣隊友?事先也不通個氣?
趾高氣揚的法國代表專員不鹹不淡地說:“抱歉,法蘭西共和國尊重事實,至少在這件事上,中國人基本遵循了國際原則。”
現場稍稍混亂了一陣子,但很快就又恢複了秩序。
歸根究底,英、法、中、意其實都沒把國聯大會太當一回事,因此多少都有些輕蔑的心理。
當然,表麵上還是非常鄭重其事的,而這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往往將國聯稱作婊子機構的緣故。
於是乎,在一番乾巴巴無營養的演講之後,你一言我一語的爭執也被叫停了。
英國代表團提出的定性侵略的決議最終也無果而終。
隨後,此項決議擱置,大會進入到下一個議程。
對於西班牙內戰,英法兩國上個月就簽署了不乾涉協議,同時他們試圖主導國際聯盟成員國都參照遵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