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朱泠婧所言,皇太子在這方麵同樣也有更進一步的打算,執著於大搞建設的他及那一派人計劃以九年為期,三年一輪,循序漸進完成對大明各省的土地贖買與分配。
第一輪先贖買八十畝以上的、第二輪再贖買五十畝以上的、第三輪贖買三十畝以上的。
同時,允許地主保留的出租土地不能超過二十畝。
如此拉長了改革時間,穩步推進,財政壓力也會小許多。
周長風覺得這個計劃也挺好的,不過如今大戰在即,朱泠婧的想法雖然更為激進,但完全具備可行性。
既然如此,更快些難道不好嗎?
事實上朱泠婧甚至認為可以把國債券和以後的大戰綁定在一起,發錢?不可能的,直接給被強製贖買了土地的地主發戰爭債券,將他們拖上大明的戰車。
不支持?那你們手中的債券可就成了廢紙哦。
“就這樣,你自去吧。”
“告退。”
因為找到了中意的話題,周長風與朱泠婧二人的交談遠比初次見麵要和諧,廣度與深度也更多。
可以說是字麵意義上的“增進了彼此雙方的了解”。
接下來就沒有周長風的事了,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任務就是刷履曆,趕在明年年底之前晉升。
“兄弟你們哪支部隊的?”
“傘二團防化排啊,伱們是陸戰隊的?”
“是啊,陸戰一團的,前兩天去夷陵州剿完匪就被調來幫忙了。”
“好,我看看哪裡還缺人,呃…你們去小舍鄉、常塘村那邊吧。”
為了以更高效率消滅疫區鄉間的釘螺,駐紮於南昌府和安慶府的第二傘兵團和第十七步兵師都奉命抽調了各自的防化單位前來幫忙。
所以這究竟是欽差大臣的權力大,還是朱泠婧麵子大?
傘兵單位是歸屬於大明空軍直接指揮的作戰單位,級彆非常高。
近些年來,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對此的研究和探索也愈發深入,一些國家的軍隊嘗試著組建了成建製的空降部隊。
在前年、也就是啟元7934年,德社在漢堡組織了一次半公開的演習,德軍組織了15架do17型轟炸機和28架ju52型運輸機,前者拖拽滑翔機、後者直接空投,一次性部署了兩個營的傘兵,讓歐洲各國大為驚奇。
於是沙俄也緊隨其後,在去年以一個步兵旅為基礎,組建了自己的傘兵單位;並接連擴大,至今已有一個傘兵師和兩個傘兵旅。
大明的反應就比較小了,時至今日也才組建了兩個傘兵團,用於摸索和試驗這個新兵種的運用方法。
在鄉間小路走了好幾裡路之後,周長風來到了常塘村。
這是個大村,統共有二百多戶人家,上千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