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少?”那位小老頭少將摸了摸白須,評價道:“若是這般想,倒是有避重就輕之嫌哦。”
“這其實算顧頭不顧尾。”旁邊的一名上校半嘲笑地說,他就是應天陸軍兵工廠的督辦丁鴻。
“前輩可能言過其實了,”神色如常的周長風不慌不忙地說:“依我在烏斯藏之戰和西班牙內戰的實戰經驗來看,步槍和輕機槍有百分之八十的情況下是射擊二百米內的敵人,呃…如果把距離放遠到三百米,那就占比超過九十了。”
“那其餘的一成呢?”
“超過三百米,槍支射擊精度會大大下降,此時不應該依賴普通槍支,該輪到迫擊炮和重機槍發揮威力了。”
這時,有個老者推門而入,眾人循聲看去,居然是南安侯龐令啟。
在場的人們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見過指揮同知。”
雖然尊稱爵位更顯正式,不過眾所周知龐令啟在軍事上沒才華卻努力、在政治上不努力卻天賦異稟。越是缺什麼就越喜歡什麼,大家自然也都投其所好,稱呼軍職比爵位更加討喜。
仍然精神奕奕的龐令啟掃視了一下房間中的眾人,然後將目光落在了周長風身上,“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戰前準備自然越充分越好,囊括、考慮的越是周全,打起仗來的勝算越大。”
這不是扯淡嘛,合著還真成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了?
“但…前輩,這不是一碼事啊,如果能兩全其美肯定最好,問題是現在的技術條件達不到,所以必須要有取舍。”周長風繼續侃侃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要提升中近距離步兵分隊的火力,相對應的肯定要舍棄些什麼。”
“但這要舍棄的未免太多了,采用全新的子彈和槍支所涉及到的軍工生產的調改幅度不可謂不大。”丁鴻如是道。
他沉吟了兩秒,繼續說:
“以我廠為例,不倒班,二十三厘步機彈年產量有兩萬萬發,月產二十一式步槍二萬四千支、三三式輕機槍七百挺。”
“生產線一改,調整一月、試產半月、測試一月,最快也要兩個半月,在那之後的產能大概隻有現今一半,要花上一年才能恢複到如今。”
“何況你所謂的新式步槍是半自動,其工時和成本可比尋常栓動步槍要大多了,造一支二一式步槍不過十四個工時、九十圓,這半自動的新槍,怕是要翻三倍。”
“如今這世界局勢…說不準何時戰火就要燒起來了,我國朝要擴軍和預備軍械,主要產能是萬萬不能有變動的。”
去年,諮政院通過了一個基本戰備法案,大明陸軍擴編了四個甲等步兵師和一個野戰重炮旅,海軍額外獲得了一億兩千萬圓,空軍擴編了殲擊和輕轟炸支隊各一個。
而今年勢必還要進一步增加,軍部從年初便開始在四處遊說了,據稱從六月份開始諮政院的議員們就已經在扯皮,迄今已經有三個月之久了。
顯然,比起大規模裝備過於超前的新東西,陸軍更傾向於用同樣的資源生產更多的普通裝備,如此來武裝儘可能多的部隊。
優先填滿戰線,其次囤積備份,在那以後還有餘力的話再做更進一步的嘗試,這是保守至上的大明陸軍的觀點。
太平洋對岸的美國雖然同樣保守,不過區彆在於他們並非受製於產能有限,而是純粹固執僵化,乃至會有一些返璞歸真的神奇操作。
於是周長風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曆史上的情況——
大戰結束之後對主力步槍進行更新換代時,美國人堅定的選擇了發射全威力彈藥的14自動步槍,其在複雜環境下的實戰效能不佳,全自動射擊時難以操控,飽受人們詬病,與更為合理的、發射中間威力彈藥的ak47相比要遜色得多。
對於這位應天兵工廠的一把手的質疑,周長風迅速斟酌了答複的措辭。
他正色道:“我明白您的顧慮,但我認為不該一竿子打死,發射小威力步槍彈的半自動步槍的確貴,但應該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而且,這種步槍彈完全可以與現用子彈同口徑,修改生產線能夠節約大量時間和資源。”
現在世界各國所用的全威力步槍彈指大都是無煙火藥時代後定型的第二代步槍彈,彈頭由圓頭變成了尖頭,另有一些細節完善。
全威力步槍彈的槍口動能指標普遍很高,德製792㎜步機彈約為3700j、美製762㎜步機彈約為3800j,即使是較弱的日製65㎜步機彈也超過2600j。
這些彈藥的尺寸大,數量一多就會顯得笨重,一發毛瑟792㎜重尖彈約為27g,一百發就是27㎏,再加上橋夾,基本上都能達到3㎏。
相應的,為了發射這些威猛的彈藥,槍支也又大又重,早期的自動步槍和輕機槍等自動武器隻有在依托掩體、布置好兩腳架以後才宜進行連射。
在戰間期,有些人已經意識到敵我雙方步兵的交戰距離普遍不超過400,在大部分情況下,傳統全威力彈藥的威力很顯然是過剩的,完全可以對射程和威力進行適當削減,隻要滿足400的交戰需求即可。
然而毫無疑問頑固的保守勢力在許多時候都是占上風的,這種超前的理念難以說服各國的陸軍老爺們。
因而曆史上直至大戰落幕,各國依舊裝備著傳統的全威力步槍彈,隻有德國人引領潮流裝備了stg44突擊步槍和792x33㎜kurz步槍彈,摘下了“世界首大規模實戰運用的中間威力彈藥和突擊步槍”的雙重桂冠。
而且德國人起初也是意見不一的,stg44差點夭折,被迫偽裝成衝鋒槍、以43的武器編號進行量產,直至前線官兵陸續發來好評,這才逆轉了人們的態度。
大戰之後,俄國人緊隨潮流列裝了762x39㎜43型步槍彈,以及sks和ak47;而美國人則繼續固執己見,列裝了仍然算全威力步槍彈的762x51㎜nato彈,乃至強製要求西方各國統一裝備。
“依我看啊,這個構想姑且暫時擱置,前景變幻無常,此刻容不得大改,今後若是有餘暇再考慮吧。”龐令啟如此拍板道。
不過考慮到這樣的否定容易挫傷年輕人的熱情,他又追加了一句,“能有這般超常的想法自然是極好的,值得肯定,不過究竟適用於否還要考慮諸多因素。”
雖然將領們對於中間威力彈藥的態度都是一邊倒的反對,但他們卻對定向地雷和跳雷非常感興趣。
尚在改進中的定向地雷少說還要小半年才能出成果,跳雷雖然才剛剛開始研究,不過因為有周長風從西班牙順回來的一個實物,拆解仿製倒是要容易很多。
片刻的工夫,眾人就已經在討論是將之交由現有的某個工廠量產,還是擇地單獨設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