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夥計,你是說先在報紙上看到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才過來看這部電影,是今天的報紙嗎?”
“是的,好萊塢報道者電影版塊。”
“好的,謝謝!”
電影院售票廳,林克冒充觀眾打聽了一會兒,大概了解到觀眾突然增多的緣由。
一是人際傳播,昨天看過《活埋》的觀眾在離開後,又向周圍的人推薦了這部電影,
二是媒體傳播,昨天一位影評人看過《活埋》後,寫了一篇影評發表在《好萊塢報道者》報紙上,很多人看到報紙上的影評,特意過來看電影。
林克到樓下報刊亭買了一份今天的《好萊塢報道者》。
在電影版塊有一篇大約五百字的影評,與其他幾部電影的影評放在一塊,顯得不太起眼。
寫影評的人叫威爾·羅傑。
影評的標題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電影《活埋》。
威爾·羅傑在影評裡說昨天受到邀請去聯合劇院看了一部非常特殊的獨立電影,電影的特殊之處在於整部電影隻有一個演員。
一個演員和幾樣道具,在一個無法移動的箱子裡,撐起九十五分鐘的電影。
隻是聽到介紹,一種孤獨感撲麵而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威爾羅傑繼續講述說下午來到電影院後,發現影院裡一個觀眾也沒有。
那場電影他一個人坐在兩百多個座位的放映廳裡觀看。
威爾·羅傑聲稱在觀影期間,也感受到了電影主角的那種孤獨感。
因此稱這部電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電影’,不隻是演員和劇情透露出一種壓抑的孤獨感,還有觀影體驗也很孤獨。
威爾羅傑在文章中最後說,原本聽說這部電影隻有一個演員,在一個狹小的木箱裡表演九十五分鐘,這部電影一定會很無聊,粗製濫造。
然而在看完電影後,發現電影意外地不錯,演員表演,劇情主脈絡,以及鏡頭語言和氛圍,在驚悚類電影裡屬於中上水平,是一部值得嘗試的新題材電影。
這篇影評總體上比較客觀,說出了電影的優缺點,同時也引起讀者的好奇心。
大概很多觀眾在看過影評後,出於新奇,過來試試。
林克看完報紙,不知道這篇影評能給電影帶來多少觀眾,但慢慢發酵的口碑也很值得期待。
整個下午,林克哪也沒去,一直坐在電影院的對麵,計算著進電影院買票看電影的觀眾。
一開始幾十個還能計算清楚,到六七點鐘,來了上百人,林克忘了數到455開始迷糊,還是465開始犯錯。
不過沒關係,這是他第一次為數學不好而感到高興。
滴滴滴!
七點多,兜裡的傳呼機滴滴作響,林克拿出來看了一眼,走到電話亭裡打給傑羅姆·普雷斯頓。
“林克,威爾·羅傑先生怎麼會幫你寫影評,你花了多少錢?”
“我以為是你請來的。”
“哈哈,威爾·羅傑是著名影評人,我可請不動他,大概是老梅森乾的,他在電影圈裡有不少熟人。”
“是這樣嗎?梅森先生真是個好人,你也是好人。”
“彆誇我,我隻是按照合同辦事,聯合劇院上座率怎麼樣?”
“暫時還沒有數據,不過我數了一會,截止到7點,大約有500人來看《活埋》,你那邊怎麼樣?”
“還不錯,截止到18點30分,兩個影廳放映先後8場,共有646人買票看《活埋》,上座率31,比昨天的數據好一點。”
“希望明天會更好。”
“哈哈,祝你好運。”
天快黑了,肚子咕咕亂叫,一不小心又忘了吃飯,林克回頭看了一眼電影院,回到西好萊塢吃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