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和蘇瑤在用戶體驗活動成功後短暫的喜悅,很快就被“卓越智能”新一輪的攻勢所帶來的憂慮所取代。公司會議室裡,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林宇看著市場部門送來的報告,“卓越智能”聯合眾多小公司,以鋪天蓋地的廣告和更低廉的價格,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星耀科技”的產品銷量再次受到嚴重衝擊。而公關部門也彙報,網絡上已經開始出現一些看似有鼻子有眼的負麵爆料,雖未證實,但已經在慢慢影響公眾對“星耀科技”的看法。
“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林宇打破了沉默,“技術團隊加快衍生產品的上市準備,我們要用差異化競爭來奪回市場。公關部門針對這些負麵爆料,儘快找出源頭,澄清事實。”
蘇瑤在一旁微微皺眉,她心中想的不僅僅是市場競爭的問題。“林宇,我們在應對這些競爭的時候,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整個行業在追求技術和市場份額的過程中,是不是忽略了一些道德倫理層麵的東西?”
林宇有些疑惑地看著蘇瑤,“蘇瑤,你指的是?”
蘇瑤站起身來,緩緩說道:“從‘卓越智能’無所不用其極的競爭手段,到我們為了應對不斷追求技術突破。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情感陪伴機器人,大量進入市場後,會對人類的情感和社會倫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林宇陷入了沉思,他一直專注於應對競爭和推動項目前進,確實忽略了這方麵的思考。“蘇瑤,你說得對。我們一直忙於應對危機,卻沒有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我們的工作。”
這時,一位研發人員也發言道:“其實在研發衍生產品的時候,我也有過類似的擔憂。我們不斷優化情感交互算法,讓機器人越來越像人類的情感伴侶,但這會不會讓人們過度依賴機器人,從而忽略了真實的人際交往?”
會議室裡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大家開始紛紛討論這個問題。有人認為,隻要合理引導,情感陪伴機器人可以成為人類情感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品;但也有人擔心,技術的發展往往不受控製,一旦人們對機器人產生過度依賴,可能會導致一係列社會倫理問題。
在公司為應對危機和思考倫理問題而忙碌時,林宇和蘇瑤的感情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兩人雖然都在為公司努力,但由於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工作重點不同,開始出現一些分歧。
“林宇,我覺得我們應該暫停一下衍生產品的研發,先製定一套完善的倫理準則,確保我們的技術應用符合道德規範。”蘇瑤認真地對林宇說。
林宇卻有些猶豫,“蘇瑤,現在市場競爭這麼激烈,我們暫停研發,就等於把市場拱手讓給‘卓越智能’。而且,製定倫理準則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蘇瑤有些著急,“可是如果我們不先解決這個問題,即使我們在市場上取得勝利,未來也可能麵臨更大的危機。”
兩人為此爭論了起來,這是他們在麵對危機以來,最為激烈的一次爭吵。爭吵過後,兩人都陷入了沉默。蘇瑤看著林宇,心中滿是無奈和擔憂,她擔心公司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而林宇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過於急功近利,忽略了蘇瑤所擔憂的問題。
就在這時,公司收到了一份匿名郵件。郵件內容是一些關於“卓越智能”產品存在嚴重倫理隱患的資料,聲稱他們的機器人在情感引導方麵可能會對用戶造成心理傷害。林宇和蘇瑤看著這份郵件,心中充滿了疑惑。
“這是真的嗎?會不會又是一個陷阱?”蘇瑤看著林宇問道。
林宇眉頭緊鎖,“不知道,但我們不能忽視這份資料。如果是真的,這或許是我們反擊‘卓越智能’的一個機會,同時也能讓我們更加重視倫理問題。”
然而,他們不知道這份匿名郵件背後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競爭對手之間的互相抹黑,還是真的有人在為行業的倫理問題發聲?如果按照郵件內容去揭露“卓越智能”,會不會引發更嚴重的行業危機?林宇和蘇瑤又該如何在這場危機深化、道德倫理困境交織的局麵中做出抉擇?一切都懸而未決,等待著他們的是更加複雜的局麵和艱難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