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哥企圖阻撓,被打得生死不知,扔穀倉裡了。”
黃舉天眼神銳利,長槍挑開陳延雷懷裡的首級,隨後將槍尖對準他的咽喉:
“若要我信你,便獻上陳延風的人頭。”
陳延雷忙點頭:
“縣丞所言極是,我這就去辦。”
說罷,他催促兩個提著燈籠的家仆,同他返回陳家宅院,嘴裡念叨:
“快,快回去!隻要交出我大哥,全家都有活路——”
望著離去的陳延雷,成亮張弓搭箭。
黃舉天卻攔住了他。
“阿郎,你真信他的話?”
黃成仁靠近,用那本族譜把成亮的弓撥開:
“不一定是假話吧……我聽他的解釋也還合理,這陳家大翁的首級不都給咱取來了嗎?”
黃舉天盯著陳家宅院,心裡暗自思量。
‘造反大業,每一步都得慎之又慎。’
人才對於壯大勢力來說,至關重要。
陳延雷在瓊州也算有些根基和手段;
若他真心歸降,日後在溝通豪紳、籌備糧草等事務上,定能發揮大用,為自己的種田計劃添磚加瓦。
想到這裡,黃舉天緩緩開口:
“不妨再等等。”
“阿郎,若他回去之後,據守不出呢?”
“那便送他份大禮。”
成亮回頭往牛車上掃了眼,與同伴們一道,看著陳延雷的身影消失。
“所有人聽令,馬上重整武裝,上院牆防守!”
陳延雷一回到院內,立刻下令戒嚴。
黃巢雖然沒有看穿他投降的假意,卻也抓住了他最大的軟肋——
祖父死不足惜,大哥的命絕不能交!
在陳延雷的安排下,六名蒙麵騎手舉著火把,帶走陳家全部的馬,從大門魚貫而出,分頭朝不同方向奔去。
夜色如墨,連陳延雷自己也認不出,哪一個是陳延風。
他再次下令:
“關門!”
隨後,對著一眾私兵與壯仆高聲鼓舞道:
“黃巢那點人手,根本不可能打進來!
“就算打上七天七夜,這門都不會破!
“最多堅持三日,陳家便會等到援兵!”
眾人聽了,士氣稍振,紛紛握緊手中武器。
陳延雷心裡明白,七天七夜或許有些誇張,但陳家今晚絕不會陷落。
‘夜色是很不利……我家人數卻是黃巢的兩倍!’
雖然馬匹都派出去了,但其他物資儲備充足,堅持日毫無問題。
在這之後……
也許,林家收到消息,大娘子會帶人來救;
也許,王弘業臨時變卦,召回黃巢;
也許,他帶著陳家人不僅能熬過今晚,甚至還能反殺……
總而言之,陳延雷決心堅守到最後一刻。
與此同時。
黃舉天遠遠望著陳家院牆上忙碌的身影,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惋惜:
“陳延雷,我給過你機會了。”
緊接著,他抬手示意部曲,掀開牛車上的遮擋,露出一堆整齊擺放的陶罐。
這些陶罐看似普普通通,實則內裡裝滿了用魚油、硫磺和鬆脂混合而成的燃燒劑!
黃舉天在泰山密林中豢養部曲,至今已有十年。
期間,他不僅為這些少年提供吃穿,教授他們武藝,還將九年義務教育該學的知識也傳了下去。
甚至像成亮這樣的少數尖子生,還達到了“半步高中生圓滿”的境界。
雖說由於天資不同,以及學習時間有限,大部分人學得並不精深,隻能進行基礎的物理化學操作;
但像製取青黴素、火藥等常規生產,他們已經比較熟練。
當然,距離發明火槍還遠遠不夠。
先不說黃舉天不了解造槍的專業知識;
就算他能造,也不能過早地將火槍造出——
這是中後期根據地穩固,才可能提上日程的項目。
至於眼前這些燃燒瓶,則是他們在泰山時便製作好的,南下路上帶了一部分,為的就是應對今日這般情況。
黃成仁伸手拿起一個燃燒瓶,掂了掂分量,沒好氣道:
“不識好歹的東西,既然不肯投降,那就把他們都燒成人乾!”
黃舉天沒有回答,隻是將成亮等騎兵叫出,命令他們追擊那些逃遁的騎手。
等到陳家院牆上站滿了人,陳延雷穿著藤甲、拿著刀、舉著盾出現在望樓上時;
黃舉天再次抬手,聲音冷峻而有力:
“進攻!”
說完,他一馬當先,領著眾人將距離拉近至一裡。
四十名步兵部曲迅速列陣。
前排手持厚重的木盾,後排則緊握長矛與燃燒瓶,步伐整齊地朝陳家大門逼近。
院牆上的私兵與壯仆們見狀,紛紛張弓搭箭,試圖阻攔他們的前進。
然而,箭矢飛至半途便無力地落下,距離步兵陣前還有數步之遙。
陳延雷站在望樓上,眉頭緊鎖:
“彆浪費箭矢!等他們靠近了再射!若是有人攻門,就用石頭砸!”
話音剛落,卻見步兵陣突然停了下來。
黃舉天站在陣前,已用目力計算了敵方射程,沉聲道:
“停!就這個距離,不能再往前了。”
步兵們聞言,立刻停下腳步,站在陳家弓箭手的最遠射擊距離外。
第二排的步兵緩緩站起身,露出手中的陶罐;
在盾兵的掩護下,深入到射擊距離的三分之一處。
而後,隻聽黃舉天一聲令下,他們整齊劃一,將燃燒瓶高高舉起,猛地向前拋去。
在空中劃出道道弧線後,至少三分之二陶罐砸中大門。
碎裂的瞬間,油光四濺,火焰“轟”地一聲竄起,迅速蔓延開來。
其餘的燃燒瓶則落在院牆上,火舌舔舐著竹篾與茅草,瞬間點燃了牆頭的防禦工事。
陳家守衛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驚慌失措地四處逃竄。
有人試圖用沙土滅火,卻被火焰逼得連連後退;
有人慌亂中踩空,從牆頭跌落,慘叫聲此起彼伏。
望著前方士氣全無的“火柴人”,黃舉天絲毫不覺意外。
雖然隻是一種簡易的燃燒武器,但燃燒瓶在中國古代的軍事應用,最早也得追溯至宋朝。
據史料記載,宋軍曾使用一種名為“火球”的武器,其外殼由多層紙或布製成,點燃後拋出,爆炸後可殺傷敵人。
而此時正值晚唐初年,若僅用於攻打陳家宅院這種普通防禦工事,燃燒瓶無疑是劃時代的武器。
陳延雷站在望樓上,眼睜睜看著火勢蔓延,臉色鐵青。
他萬萬沒想到,黃巢竟會用他生平首見的方式發起進攻。
“這才多久……離我回來還不到半個時辰!”
陳延雷按下心中的恐慌。
不到最後一刻,他絕不放棄掙紮。
於是,陳延雷拔出佩刀,試圖呼籲眾人保持冷靜。
沒有人聽他的。
在從未見識過的武器的威力下,眾人爭先恐後地爭搶水桶,返身跑回院內。
就在此時,陳延雷頭頂的望樓也被燒透。
他本想跳回地麵,卻有兩個燃燒瓶飛躍頭頂,砸穿了穀倉。
陳延雷瞳孔驟縮——
隻見穀倉瞬間猛烈爆燃,幾乎將與大門相連的院牆整個炸裂。
陳延雷被高高拋飛。
“早知道,就把牛肉乾帶身上了。”
半截身子落地後,他這麼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