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他研讀呂洞賓的人物模板之中所附帶的那幾門武學,發現其中提到的一些道家理論,倒是剛好可以用來解釋二者之間的不同。
《太虛劍意》之中有提及,人的“神”,其實可以視為兩個方麵,一者名曰陽神,二者名為識神。
刨除那些玄奧的修飾詞語之後,方雲漢以自己的看法做出最簡單的總結,那就是說,陽神代表著精神力的總量、強度、爆發力。
而識神,代表著精神力的活性、靈性,與人體意識對外界的細微觀察、探究能力,息息相關。
而且精神力離體之後,所能夠做出的變化之多少,存在的時間之長短,也更多的是取決於識神。
蓋聶之前破解金剛不壞法門的那一劍,本質上就是用更具靈性的劍意,欺騙了方雲漢的內力。
使得方雲漢運轉金剛不壞的那一部分內力,誤以為是自家主人要散去它們,於是自然的潰散開來。
內力本來是無知無識的東西,而蓋聶那一劍的劍意,幾乎為這股內力賦予了短暫的靈性。
可謂是神乎其技了。
方雲漢右手掌心翻轉向外,強橫的意念從右臂經脈之間衝刷過去,將掌心傷口中殘留的最後一縷劍意迫出。
空氣被這一縷劍意殘存的靈性推動,凝聚成一點有若無的劍氣,將不遠處的一片嫩葉切斷。
“今天晚上,收獲頗豐啊。”
不但對這個世界的一流高手的實力,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更發現此界的境界劃分蘊含著極大的潛力,又能與新到手的絕學相互印證。
更關鍵的是,西嶽君這個身份算是正式出道了。
之後純陽高人假如說有什麼不方便去做的事情,蠻不講理的西嶽君,大可以直接打上門去。
而且經曆了今晚這一戰,方雲漢相信,許多向著桑海城這邊彙聚的勢力,都會向這邊投注一部分的注意力。
這有利於他接下來的行動方針。
呂洞賓模板的能力進度想要推進,傳道揚名,肯定是要做的。
第(2/3)頁
第(3/3)頁
而傳道這種事情,如果不搞一點獨樹一幟的噱頭,可沒那麼容易把名氣傳出去。
當然,到時候在場的人,也一定要有分量,有話題。
這樣的機會,大概很快就可以找到了。
………………
桑海城外,一隊精銳的重甲騎兵正在歇息。
臨時安紮的營地之間升起了篝火,照的那些重甲士兵臉上的麵具紅光熠熠,有炊煙嫋嫋升起。
整支隊伍的核心位置,是一個正在用餐的白衣青年。
這個青年人劍眉朗目,身上的衣服用料不凡,但是款式並不花哨,乃至於有些樸實。
跟陰陽家那些人,甚至跟諸子百家大多數人的服飾比起來,簡直都可以說是天上地下的差彆。
然而,就算他這麼坐在篝火旁邊,置身於重重兵甲之中,一身的氣度,也沒有被周圍的人群奪去半分光采。
因其樸實,反而大氣,全無做作的神態,才是最不需要炫耀虛飾的格調。
不過,任何一個人知道他的身份的話,大概都會明白他身上這種穩重的貴氣是從何而來。
因為這個人,就是當今秦皇嬴政的長子,公子扶蘇。
他用餐完畢之後,眾士兵之間,走來一個膚色慘白,身著官服的人。
此人麵白無須,厚厚的帽子兩側垂落暗紅色的發絲,愈發襯得他麵部皮膚蒼白到異常的程度,臉上似乎帶著一點笑意,卻因為氣質過於陰冷,讓人覺得那笑也不真實。
周圍的士兵看到他,眼神中隱約流露出敬畏的神色。
就連扶蘇見到他,臉色也略微鄭重一些,此人名為趙高,不但是如今的中車府令,也是帝國凶器“羅網”的掌控者。
羅網組織,內部網羅了萬千劍士,這些人不但是手段狠辣凶殘的殺手,而且往往掌握著易容,隱藏,用毒,陷阱,拷問等手段,也是做事最有效率的諜子。
能把這樣一個組織完全交給趙高管理,可見秦始皇對趙高的信任與器重。
趙高來到扶蘇身邊,施禮道:“公子,墨家的餘孽,不久之前在桑海城外暴露了行蹤。”
“墨家?”公子扶蘇問道,“是今天晚上?”
周身都籠罩著森冷之氣的趙高,在扶蘇問話的時候,恭敬的低頭,全身上下絕挑不出一點不合禮儀法度的地方。
他輕聲而清晰的回答道:“正是。星魂法師等人已經率領陰陽家的人先一步趕到,不過,墨家的人提前撤離,隻能從他們留下的居住痕跡推斷,機關城被破之後,剩餘的那些墨家統領,應該是全部來到了桑海城。包括叛逆蓋聶。”
扶蘇稍一思索,說道:“墨家的事情已經交給陰陽家去辦,又有李斯雇傭的流沙協助,我們不必太多關注。這一次我們去桑海城,主要還是要看看,儒家是否藏有叛逆之心。”
趙高藏在陰影中的麵龐,唇角勾起,說道:“公子仁厚,帶來楚南公與名家的公孫玲瓏,想用論道的方式來敲打他們,然而,墨家出現在桑海城,恐怕不隻是一個巧合。”
扶蘇問道:“你是懷疑他們與儒家早有聯係?”
“按照時間來推算,這些人會出現於桑海,應該是機關城破之後,一路直行而來。”
趙高說道,“機關城一破,墨家餘孽必定人心惶惶,這個時候他們直奔桑海而來,肯定是這裡有能夠讓他們信任,甚至仰賴的勢力。”
而在桑海,除了儒家,又有誰能給墨家這樣的保障呢?
扶蘇知道趙高言中未儘之意,仍是不為所動,道:“墨家一向十分活躍,未必不是探聽到帝國最近在桑海有關注之物,所以特地趕來破壞。儒家傳承已久,李斯丞相更是荀子的門徒,沒有實據,不要妄動。”
“是。”趙高先答應了一聲,卻又勸道,“其實,就算隻以論道的方式來敲打他們,也未必隻有口舌爭鋒這一項。”
扶蘇側目:“嗯?”
“楚南公與公孫玲瓏,固然能夠顯出帝國海納百川,天下大材來投的氣魄。然而文武之道,相輔相成。自古以來,道的載體,除了口舌言談以外,更在於劍。”
趙高拱手向前,深施一禮,“此去桑海小聖賢莊,不如,以劍論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