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方雲漢再度向著湖中的嬰變神君興起殺意的一刻。
浮雲道人意味不明的“哎”了一聲,手腕一震,掌心裡的五顆明珠便飛了出來。
這五顆珠子,原本堪稱是渾圓無瑕,但是剛一飛出來,那無比圓潤的表麵,就立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千千萬萬個棱角,從五顆珠子的外表上凸顯出來,就好像這些珠子,本質上是由數不儘的鋼針,攢紮在一處,才形成的這種球體。
而在下一瞬間,這些“鋼針”就又變成了“刀尖”,“刀尖”就又變成了“刀刃”。
五個小小的珠子裡麵,噴出了成千上萬條刀氣,如同一片比整個湖麵還要寬闊的洪流,席卷而來。
練刀氣如靈珠,運靈珠如萬刀。
幾乎可以說得上是無窮無儘的鋒芒之氣,把本來被抽上半空的那些湖水,全部斬碎。
每一片刀氣的光滑表麵,都能夠映照出許多破碎變形的水滴。
而因為刀氣攜帶的衝擊力太大,這些水滴往往在被斬斷之後,又會依附在刀氣之上,向著同一個方向衝刷過去。
謝非吾的瞳孔一縮,眼中映照出來是白茫茫的一片,刀氣和水滴完全不分彼此,水也是刀,刀也是水。
一就是成千上萬,成千上萬也如一。
如果把視野拉到足夠高的程度,俯瞰這個場景的話,就會感覺,好像是浮雲道人一揮手,傾儘一湖之水,化作一刀去殺人。
“呼哈……”
非常奇妙,在這樣如同江潮般宏大而迅猛的一擊麵前,謝非吾耳邊,居然完整的傳來了一道長長的呼氣聲。
正常來說,人如果憋足了一口氣往外吐的話,應該是一開始非常迅猛,而後麵就會急劇衰弱。
但是這個吐氣的聲音,就截然相反,一開始還隻是正常人的範疇,很快就像是可以吹破紙窗的大風聲。
刹那之間,又提升到了可以掀飛屋頂的那種劇烈風響。
等到謝非吾一個眨眼的動作做完,偏移眼神,去看那個吐氣之人的時候。
呼氣的聲音,已經像是要超出“風”這個認知。
那是天地大氣在咆哮!
漂浮於空中的每一寸水氣,天上落下來的每一點陰暗雨水,近地麵的塵埃,地上的土壤、碎石、小草,全部都在震蕩、轟鳴。
血紅色的純淨光彩,在這種震蕩呼嘯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擴張開來。
周圍的一切都被這股血色的狂風卷起,撞上了前麵那道迷迷茫茫的刀氣洪流。
這是天山派北冥神功的最高境界,也是渾天寶鑒的第九層,血蒼穹。
方雲漢把渾天寶鑒第九層的精髓,就在這一口長長的吐氣之中,闡述的淋漓儘致。
他這一口氣,吐儘了北冥神功最高境界的絕代風華。
他這一口氣,吹退了這一座人工開鑿的小湖泊之中,原本所有的湖水。
彌漫在那些刀氣之間的水滴,全部被吹得倒卷回去,形成了一場更大的暴雨。
而那些密密麻麻的刀光,也被這股血色的狂風,吹得凝滯在半空之中,慢的像蝸牛一樣,在緩緩的移動。
浮雲道人在這一片刀光的後方,再度揮手。
他的右手五根手指自然的微微彎曲,做了一個斜斬的動作。
但在這個動作裡麵,卻賦予無比靈動的意味,於是,每一條刀光都開始跳躍起來。
每一條刀氣,都像是在從血色的粘稠沼澤之中向上方躍遷,要飛躍到空氣之中,奪得自在的一個空間。
魚躍大海,萬物天性。
這可以說是勢不可擋的一刀。
更可怕的是。
每一條刀氣,落在方雲漢眼睛裡麵的時候,都好像在講述一套完全不同的刀法。
上古之時的魔宗,其實原本隻是一群無法無天,不喜歡受到任何拘束的高手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團體。
那些人原本都可以稱作魔宗的祖師,隻不過,當時武道體係還沒有完善,就算是練到一個時代的巔峰,也無法做到真正的長生。
隨著歲月流轉,加上他們這一幫人特彆容易招來其他正經高手的圍攻,最初的一批魔宗成員,隻剩下一個。
這個人原本並不是那一批人中最強的一個,但卻是最善於學習、進步最快的一個,他整理了所有從前同伴的功法,更與其他正道、旁門有所交流,共同樹立了四大境界的武道體係。
就算是再怎麼看不慣他,也無人能夠否認他一代曠古絕今大宗師的地位。
第(1/3)頁
第(2/3)頁
魔宗,仿佛就這樣應運而生。
而這位祖師的追隨者,經過多年的廝殺,競爭,吞並,消亡,最終穩定成六個分支。
即是——七殺,折戟,木嬰,沉沙,豔塗,四時千山。
而這六脈之中,又以四時千山一脈最為特殊。
這一脈是最先獨立出來的,因為當時有一個魔宗高手聲稱,拜入他門下,就隻準修煉一門功法,練了彆的功法,就不算是他的門人。
這樣一來,所有隻練他這套功法的人,自然而然的,就在整個魔宗裡麵劃出了一個小圈子,與其他人涇渭分明。
而在四時千山徹底獨立出來,各種門規製度全部成型之後,這個“隻許練一種武功”的誡條,還是牢牢的壓在所有門人的頭上。
從剛入門的弟子,到入門兩三百年的長老,甚至就連他們的曆代掌門,練的也都是這套武功。
——《化外刀譜》。
這本秘籍之中,一共有一百八十九幅圖畫,三千九百八十一個字,按照他們的門規,還有一個“既增必有減”的說法。
就是說,曆代的弟子、長老、掌門,一旦對這門功法有了新的領悟,想要在其中添加一些招式,增加一些注解。
想添上去幾個字,就必須,在原本的秘籍之中,找出對等數量的文字,一筆刪除。
要讓圖畫和文字的數量,始終保持在初代掌門手中傳下來的那一刻。
而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感悟寫在秘籍上,或者自己寫的感悟,不能得到其他所有人的認可,那麼,這一份感悟,也不被允許傳給其他任何弟子,隻能自己帶進棺材。
在一部分人看來,這是因為他們的初代掌門太過自傲,自大,狂妄,而且又固執,簡直不思進取到了一個極限。
但是偏偏就是這樣的一個門派,每隔五百年,必定有一位第四大境的高手出世。
所謂的固步自封,不許添加,其實是一種極致的精煉。
四時千山一脈,曆代以來不知道收下了多少聰明人。
從他們踏入武道門戶的那一刻開始,所有人的視角,全部都緊盯著這一套功法。
任何一點精力,都不能分在彆人的感悟上,不能分在其他武功路數裡。
這本刀譜,就像是世界上最頑固的一塊鐵礦石,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千百個視角的審視、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