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後,洛陽城。
晌午,熙熙攘攘的東海茶樓內一片喧嘩,好事的茶客們成群地聚在一起,饒有興致地相互議論著,半個月前發生在少林寺中的“潘秦之戰”。
知情者們爭先恐後地侃侃而談,不知情的則紛紛瞪著一雙好奇的眼睛,聽的津津有味,以至於忘了喝茶。
“我告訴你們,這件事本是秘而不發的!半個月前,潘、秦兩家在少林秘密比武,江湖中沒幾個人知道。除了潘、秦兩家的自己人外,他們也沒打算再讓外人知曉。沒發英雄帖,也不許旁人觀戰,明顯是不想驚動任何人。”一個賊眉鼠眼的精瘦漢子,煞有介事地說道。
“那你又是如何知曉?莫非你是潘、秦兩家的自己人?”旁人調侃,頓時引來一片哄笑。
精瘦漢子身旁,一位矮胖男人神秘兮兮地搖了搖頭,解釋道:“因為潘、秦兩家最後鬨翻了,所以河西秦氏才在一怒之下,將此事大肆宣揚出來。”
“他們為何鬨翻?”
“還不是因為‘玄水下卷’!”精瘦漢子得意一笑,反問道,“爾等聽說過‘玄水下卷’嗎?不知道的,就乖乖坐著聽大爺給你們講,彆亂插話!那是一本刀譜,潘、秦兩家比武,誰贏了,刀譜就歸誰。無論如何,絕不能落到第三個人手裡。可世事難預料,比武結束後,‘玄水下卷’竟被少林寺的小和尚弄丟了。你們說這事兒稀不稀奇?”
“那比武究竟誰贏了?”
聞聽此言,矮胖男子猶豫片刻,眼神謹慎地左右打量一番,低聲道:“我可以告訴你們,但你們出了茶樓,可千萬彆說是我說的!對於比武的結果,潘、秦兩家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潘家、賢王府、少林寺,都說潘家最終贏得比武。但秦家和金劍塢卻不認同,他們說潘家隻是僥幸打贏了一場,而且還是靠賢王府的高手助拳,因此不能作數。至於真相如何,沒人知道!因為當時除這些人外,再無其他人觀戰。”
“我相信賢王府說的!”一個茶客高聲道,“北賢王為人剛正不阿,斷不會信口雌黃。”
“我看未必!”另一個茶客不以為然地撇嘴道,“江湖上的事,誰能說的準?河西秦氏和金劍塢,那也是雄踞一方的名門正派,難道他們會胡說八道?”
見眾人各抒己見,爭執不休,精瘦漢子頗為不耐地擺了擺手,埋怨道:“現在討論誰輸誰贏還有個屁用?刀譜都沒了,贏了也白贏。”
“那刀譜到底去哪了?”茶樓角落有人追問道。
“誰知道?”矮胖男人苦笑一番,“潘家說,刀譜是秦家使計騙走的。但秦家卻一口咬定,此事是潘家、賢王府、少林寺聯手做戲,目的就是不想交出刀譜。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據說當時都快打起來了,若不是少林方丈鎮得住場子,隻怕又會多鬨出幾條人命。”
精瘦漢子拚命點頭,搶話道:“眾所周知,北賢王和少林方丈交情匪淺,而賢王府又在背後力挺潘家,因此河西秦氏感覺自己被人戲耍了。於是,秦府主一怒之下將這件事抖了出來,並放言:此事絕不會善罷甘休,早晚要向少林討回公道。”
“這話倒也沒錯。”一名茶客若有所思地應道,“刀譜是少林寺弄丟的,於情於理都該找他們討要。少林寺高手如雲,又豈會連一本刀譜都守不住?我猜其中必有隱情。如果我是秦府主,也一定懷疑此事是少林和潘家聯手做戲,故意蒙騙我。”
矮胖男人話鋒一轉,又道:“可是想找少林討要公道的,不止是秦家,還有潘家。潘家自認贏了比武,理應拿回‘玄水下卷’,結果卻被小和尚弄丟了,潘家人心裡也很不是滋味。若不是礙於北賢王的情麵,隻怕潘家早和少林翻臉了。”
精瘦漢子接話道:“最讓潘家鬱悶的是,他們明明是受害者,結果卻被秦家視為卑鄙狡猾之徒。潘家日後必會遭到秦家的報複,休想再過的踏實。唉!想來也實在可憐。”
“那少林寺怎麼說?”好事的茶客迫不及待地追問道,“既然刀譜在少林丟失,他們總該給人家一個交代吧?”
“那個小和尚自稱,在山道上遇到潘家的孫女潘雨音,是潘雨音謊報有人偷襲文殊法場,並趁機從驚慌失措的小和尚手裡,將刀譜騙走。”矮胖男人言之鑿鑿地說道,他那副信誓旦旦的模樣,就好像自己親眼所見一般,“可事實上,潘雨音從始至終都留在文殊法場,從未離開過半步,又豈會跑去騙小和尚?”
精瘦男人冷笑道:“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可依我之見,這件事明顯是小和尚撒謊。當時在山道上,親眼見到潘雨音的隻有三個和尚,除他們外,再無旁人,當然任由他們信口胡說。我猜,這件事八成是少林寺在暗中搗鬼,說不定他們想私吞刀譜。”
“不會吧?”有茶客詫異道,“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藏經閣裡什麼珍奇武學沒有?難道會覬覦一本刀譜?”
“兄台有所不知。”矮胖男人笑道,“‘玄水下卷’為什麼叫下卷?那是因為它還有一本上卷,而那本上卷……據說是‘秦家刀法’。可無論是上卷還是下卷,他們都出自當年名震武林的歸海刀宗,因此上下兩卷結合,便是歸海刀宗的獨門絕學《歸海刀法》。”
“那又如何?”
“如何?你們可知歸海刀宗從而何來?”精瘦男人冷哼道,“乃是‘歸海大師’所創,而歸海大師當年正是出自少林派。這回你們明白了吧?”
“你的意思是……《歸海刀法》本就出自少林?如今少林寺,隻是設法將它收回來?”一名茶客好奇地揣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