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種賦稅製度,肯定是要與南中的實際相符的。
“南中四郡,為何賦稅不如蜀郡一郡之地?何也?”
劉禪看向祝融公主,後者思索一番,說道:“可能是製度落後。”
“製度落後是總因,但為何這個製度落後?無非是地稅收不上,丁稅收不上,徭役兵役,幾乎沒有征召。”
劉禪緩緩起身,他身後有一張南中四郡輿圖。
“南中四郡地廣數百裡,若我問你,其中田產幾何?山林幾多?你可能與我說個數字?”
祝融公主搖了搖頭。
“既然連田畝的具體數字都不知道,那如何收取地稅?”
“我再問你,南中四郡,戶籍人丁總有多少?”
祝融公主再是搖頭。
這些...
她還真不知道,不僅僅是他不知道,便是南中四郡的所有人,恐怕都不知道。
因為這南中蠻夷之地,除越巂郡曾有計算人口之外,其他郡縣,人口戶籍是一個謎。
即便是越巂郡計算的人口,那也是幾十年前了,到現在,人口是多少,恐怕亦是無人知曉。
“人丁不知幾多,如何收取人頭稅?”
“至於徭役兵役,原本便可以用這些百姓來修繕城池、修補道路、疏通水道、開墾屯田,然而南中四郡竟無此項!”
什麼是徭役?
每年一個月,並戍邊三日,戍邊三日不去則交更賦(300錢)代役。
兵役則是每位男丁,都要服兵役兩年,若單丁不去的,也是要交更賦。
這服兵役兩年,不就是轉運民夫,鄉勇嗎?
免費的勞動力,能夠給官府創收多少?
然而南中四郡根本沒有施用過。
“田租:三十稅一,人頭稅分為算賦:15-56歲120錢;口賦:7-14歲20錢,若能夠編戶齊民,丈量土地,一年之中,從南中四郡收取的賦稅錢糧,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以我看來,至少可以供養十萬大軍用度!”
十萬大軍用度?
祝融公主震驚得合不攏腿。
10萬兵總計1萬火,按1火八馱計算,單馭畜即達8萬馬騾,而這隻承擔了12萬石的後勤,還需要負擔12萬石。如果輜重全為牛車,則還需1.2萬輛;如以馬騾來運,則還需8萬匹。
一青壯男子每天食量2升米,戰馬、牛馬騾這些牲畜,亦是需要消耗糧草。
這算來算去,沒有個百萬石糧草,真供應不了一支戰時打仗的十萬大軍!
即便是祝融公主足夠聰明,但如此巨大的數字,還是將她腦子的cpu轉暈了。
倒是關銀屏神色如常。
因為她根本沒聽,左耳入,右耳出,主打的就是輕鬆學習。
“隻是...如何丈量土地?編戶齊民?”
在得知南中稅收製度有問題之後,祝融公主這個實乾派,心中馬上想要解決的辦法。
“編戶齊民,丈量土地,自然困難重重。”
南中是以部落、村寨的形式存在的,製度落後,許多勞動力還是以奴隸的身份存在,而部落首領手底下的田地、奴隸、山林,這天然是他們手底下的財富。
現在你說要跟他們收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