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孫權不要臉給你看!
果然,聽孫權此言,那魏國使臣臉上露出驚慌之色,不複之前的淡定模樣。
以這孫仲謀的性子來說,將他殺了,好像也不是什麼離譜的事情。
畢竟現在這孫權像是鐵了心要背盟一般,名聲都不顧及了,與他魏國的關係,自然也是不必再多有顧慮。
殺他...
不無不可。
咕嚕~
他暗自吞了一口口水,語氣也是變得緩和了不少。
“既然閣下意已決,那我自得將消息,傳回許都,合肥之事,不可商量。”
這孫權一無信譽,二無膽氣。
與之圖謀,無異於是與虎謀皮。
罷了!
反正大王派他前來出使,也沒有寄托多少希望。
加之從合肥一路到此,所見所聞,亦是讓他將心中最後的希望也撲滅了。
想大王都親自出馬了,區區漢中王太子劉公嗣,又算得了什麼?
不必他江東援手,大王也能將那劉公嗣打得屁滾尿流!
“既是如此,外使告辭!”
溜了溜了!
再多留一刻,怕這項上人頭當真不保了。
“哼!”
看著魏國使臣離去,孫權隻是輕哼了一聲。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臉的。
他孫權臉都不要了!
直接天下無敵!
“諸位,既然選擇與劉公嗣合盟,那便要將合盟進行下去,輕易不得背盟。”
他環視堂下諸將幕僚,見他們臉上並無異色,這才將心放下去。
就怕臣僚與他的意見不同。
“那漢中王太子劉公嗣多智若妖,待他去宛城,與魏國交戰,勢必會將魏國兵力全部吸引到潁川去,如今我等休養生息,準備糧草,攻城器具,激勵士氣,合肥,必能取之!”
他孫權不是那劉禪的對手,你曹操會是他的對手?
到時候一定也是被他所敗!
我孫權不弱於人,隻是遇到了一個開掛的妖孽而已!
“主公英明。”
顧雍早不想與劉禪作對了。
從漢中開始,到今日,每每與其作對,他江東就沒有取得過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全是損兵折將。
江東鼠輩,江東鼠輩!
與那劉公嗣作戰以來,這四個字仿佛都要烙印在他們身上了。
還洗刷不了的那種。
這煞星,能離多遠,便多遠!
陸遜眼神閃爍,他起身說道:“如今確實不是背盟的時候,那劉公嗣詭計多端,不能輕易與之為敵,加之我軍士氣低迷,若再去謀荊州,恐士卒不願,應當先整軍,待潁川大戰一起,便出兵拿下合肥,屆時,便等天下生變!”
他緩了一口氣,繼續說道:“若魏國贏了,我等轉過頭來,謀荊州,不僅要將丟掉的荊州三郡奪回來,更是要將南郡也吃下來!”
南郡乃荊州膏腴之地,江陵便在其中,得之此地,才能穩居荊州。
“若那漢中王太子劉公嗣贏了,則我軍便起兵攻伐徐州,趁魏國空虛,打入中原之地!則主公王霸之業,未嘗不可成也!”
之前是誰強他打誰。
但現在不一樣了。
他江東連連戰敗,急需要一場大勝來激勵士氣,舔舐傷口!
誰弱他打誰。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他江東,便是要做這漁翁!
“正是如此!”
陸遜口中所言,便是孫權心中所想。
既然我江東軍力不夠。
那就等!
等你們誰敗了,誰敗我吃誰的肉!
總之,要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此番攻伐江陵不成,孫權已經是在心中總結經驗教訓了。
他江東明的是打不過了。
還是暗地裡來罷!
名聲什麼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實打實的好處要拿在手上!
...
翌日。
劉禪與荊州屬官至龍山郊祭。
在江陵城西北約15裡處,有山一座山峰。
因山勢蜿蜒,形似遊龍,山巔回環如屏障,故名“龍山”。
在後世,龍山秋眺,更是江陵八景之一。
此刻山上,已經是築好祭台。
祭祀的祭壇為圓形,稱為“圜丘”。
圜丘之前,祭品也擺放整齊了。
犧牲、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依次擺放整齊。
劉禪身穿大裘,內著袞服,頭戴前後垂有九旒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麵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
今日劉禪代劉備在荊州郊祭。
古時皇帝正常一年兩次祭天,第一次是孟春祈穀,孟春正月初一,舉行祈穀禮,為百穀祈雨,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第二次冬至祭天,冬至那一天是祭天日子,皇帝率大臣在冬至日祭天,拜謝皇天上帝,祈求國家複興、風調雨順的願景。
劉備不是皇帝,自然不能祭天。
祭天不行,郊祭還是可以的。
此番郊祭,劉禪祭的便是荊襄九郡鬼神,祭的是龍山!
劉禪在郊祭之前便在江陵城內齋戒三天,三天內劉禪為了表示對上天的虔誠,既不能見婦女,不能食葷酒,也不能聽音樂。
對於這些禮節上的事情,他還是遵從了。
畢竟這段日子,又是步練師,又是關銀屏,又是孫魯育。
這小身板著實累了。
嗚嗚嗚~
這時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鬼神降臨享祭。
龐統身穿祭祀袍服,手拿祭文,高聲道:“惟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丙午朔,越二十九日丁巳,漢中王太子禪,敢昭告於荊襄九郡皇天後土,龍山神明:漢有天下,曆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複存……”
這祭文的內容,便是劉禪此行郊祭要達成的目的!
第一個,荊襄九郡,現在全在我漢中王太子劉公嗣手上了,祭祀鬼神,也說明我會對荊襄九郡負責的!
第二個,我漢中王太子劉公嗣在此,爾等日後要知曉,你們的主君是誰?是漢中王劉備,也是我漢中王太子劉公嗣!
第三個,便是在祭文中,劉禪的暢想,要建設荊襄九郡,使其免受戰火襲擾,做到百姓衣食無憂,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業,勞其有所得。
三個目的,總結起來,便是要定住這荊襄九郡士人與百姓的人心!
沒辦法。
這個時代的人,便吃這一套。
劉禪高祭上蒼,便如同得鬼神庇佑一般,荊州士民對他的劉公嗣,便更有歸屬感。
“...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曆服!”
龐統將念祭文是念得青筋暴漲,滿頭大汗。
祭文念罷。
劉禪牽著獻給天帝鬼神的犧牲,把它宰殺。
這些犧牲隨同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劉禪親自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使天帝鬼神嗅到氣味。
這就是燔燎,也叫“禋祀”。
隨後在樂聲中迎接“屍”登上圜丘。
屍由活人扮飾,作為天帝鬼神化身,代表天帝鬼神接受祭享。
屍就坐,麵前陳放著玉璧、鼎、簋等各種盛放祭品的禮器。
這時先向屍獻犧牲的鮮血,再依次進獻五種不同質量的酒,稱作五齊。
前兩次獻酒後要進獻全牲、大羹、鉶羹等。
第四次獻酒後,進獻黍稷飲食。薦獻後,屍用三種酒答謝祭獻者,稱為酢。
飲畢,劉禪與舞隊同舞《雲門》之舞,相傳那是黃帝時的樂舞。
.....
總之一套流程下來,將劉禪累的不行。
三叩九拜,這腿都酸了。
也不知道是哪個人才發明的這套禮儀。
當真是折磨死人不償命的。
龍山山下。
黑壓壓的人群,大多數都是附近的百姓,當然,在場中維持秩序的士卒也不在少。
見劉禪儀式已成,其中並無波折。
隱藏在百姓中的托當即高聲喊道:
“太子有龍氣,天命在漢!”
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越來越多的人,口中喃喃自語:“三興大漢,天命在漢!”
實在是現在大漢在百姓心中,還是有份量的。
不然劉備也不會一直抬著中山靖王之後,這塊招牌招搖過市。
我爹劉玄德是根正苗紅的漢室宗親。
我劉公嗣便更是了。
感受到場間氣氛的熱烈,劉禪緩緩吐出一口氣。
這幾日被折騰,總算是沒被白費。
從龍山上下來,劉禪與龐統共乘一車,朝著江陵城緩緩而去。
“殿下辛苦了。”
龐統給劉禪遞來一塊手巾。
雖然是初冬,但時值正午,身上穿的祭祀袍服又厚又重,太陽暴曬之下,這能不流汗,就有鬼了。
接過手巾,劉禪將身上的汗漬擦拭乾淨。
“軍師才是辛苦了,另外,郊祭之後,這江陵應當是無事了吧?”
這郊祭之事,還是龐統提出來的。
其中各項事宜,都是龐統一手操辦的。
劉禪這個甩手掌櫃,做得那叫一個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