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暘眉頭微皺,問道:“如何區分順服者與不順服者?”
“三十日內,全部到長沙十四縣城池之內的,便是順服者,不敢入內的,便是不順服者。”
聽此言,費禕眉頭緊皺,他說道:“如此多百姓聚在城中,其中恐混入彆有用心之人。”
劉禪卻是輕笑一聲,說道:“自然要做篩選,將彆有用心之人篩選出來,再將這些入城蠻民編為軍戶,讓派人教他們耕種事宜。男人隨時招入軍中,以蠻耗蠻。”
漢人的血,那是不能隨便流的。
先將順服的蠻夷聚在城中,讓篩選訓練,編為蠻軍。
不管是出去開墾土地,還是隨軍入山搜尋不順服的蠻夷,他們都可以為他劉禪拋頭顱灑熱血。
“殿下,可是想得太好了一些?長沙蠻桀驁不馴,豈會真的為殿下賣命?”
若蠻夷如此好對付,大漢朝堂諸公,也不必為南蠻之事絞儘腦汁了。
“順服我的,自然可以少流血,以軍功激勵,以賞賜撫之,殺不順服蠻夷十人,可為什長;殺不順服蠻夷百人,可為百夫長;殺不順服蠻夷千人,可為曲尉。一顆人頭換十斤粗糧或一斤白麵,像是布帛、戰馬、刀兵,甲胄,都可以用軍功人頭來換,屆時收繳到的物資,都可做激勵之用.”
聽著劉禪所言,便是費禕,也呆住了。
這完全是要以蠻人之血耗殺蠻人。
換在武陵郡,劉禪的方法或許還行不通。
原因很簡單。
武陵蠻還是比較順服的,不好生產,但也會一些。
你要他殺人換錢換物資,人家未必願意。
但長沙蠻就不一樣了。
桀驁是出了名的。
之前劉禪以金銀資財,從他手上換得人口,這個族群天生便是做盜賊生意的。
如今劉禪的這個政策,隻能說是量身為他定做的。
既是量身定做,這效果自然也是不必說了。
“隻是,用人頭算軍功,可會發生冒用蠻民人頭來冒領軍功的?”
劉禪卻是輕輕一笑,說道:“凡建立奇功、頭功者,其親管頭目,即為報知。妄報者,治以重罪。行營及下營之時,擒獲奸細者,升賞,準頭功餘俱次功。”
“入山清繳之時,都有漢軍跟隨,即便是作假,也隻能作假極少部分,況且,這軍功政策,也隻是臨時的罷了,並非長久之計,待長沙郡中不順服蠻夷被滅殺得差不多了,這軍功之策,便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作為短暫的激勵政策,軍功製度還是有用的。
但是若是時間拉長了。
難免會演變成明末專門嘎人頭,而誤戰機的誤事政策。
“當然.我方才所言,隻是個大概而已,到了具體地方,情況又會不一樣,便需要前去各縣的人能夠因地製宜,方法不可能對所有地方都奏效,不奏效的時候,便要想其他辦法了。”
劉禪盯著麵前眾人,說道:“反正不管如何,一定要將長沙蠻中不順服的人全部誅殺,或者是貶為奴隸,送至江陵,安定長沙全軍,讓其不再生起動亂,才有精力去對付竄逃出境的長沙蠻。”
要過境去圍剿長沙蠻,這糧道肯定是得安穩的。
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正如後世乾隆不得已屠準噶爾全族一般,劉禪也不得不下狠手了。
當然
他所謂的下狠手,其實在這個時代,也是很常見的。
另一個時空,南方的蠻夷在諸葛亮強大武力征服後,還不斷的反叛。
原因其實就是諸葛亮對他們的剝削上,因為剝削太厲害了,官逼民反。
諸葛亮強力占領南方後,直接“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而且後來每次討伐叛亂,都是如此,基本上,蠻夷所有的能用的、值錢的東西,金銀就不說了,其他的牛、馬、羊等之類的都搜刮乾淨,全部用於軍資。
而當時的南蠻那是原始部落社會,這些東西那是他們的生存基礎,全都拉走,其首領或者部落長能不叛亂麼
華夏古代對於蠻夷也是相當的暴力、蠻橫的。
蜀漢對蠻夷的開發雖然做出了貢獻,但是也切切實實對當地進行了殘酷的剝削。
而且,每次平定叛亂,對於蠻夷叛亂者都是趕儘殺絕,基本上都是滅儘全族。
這蠻族就像是韭菜一般,殺完一茬,又會長一茬。
這便是這個殘酷的世道。
要想在這個時代混出頭來,不練就一副鐵石心腸,那是不可能的。
當然
劉禪現在的情況,比蜀漢丟荊州,夷陵大火之後諸葛亮的情況好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