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劍上麵布滿複雜的紋路,兩條血槽清晰可見。
“削鐵如泥,當真?”
張飛將自己的禮儀佩劍拿了出來,但想了一下,還是對主位之上的劉禪行了一禮,說道“陛下,此塌上言,此劍乃百鍛鋼,削鐵如泥,臣下欲探求真偽,請陛下應允。”
果然武人第一眼便被刀劍吸引了目光過去。
“可。”劉禪欣然應允。
鏘~
張飛將佩劍拔出來,用力斬向百鍛鋼所造寶劍。
錚!
如裂帛一般的聲音,很是刺耳。
張飛腰間佩劍,居然被這榻上寶劍切成兩半。
“真寶劍,真寶劍也!”
戰場上的軍將對於武器裝備的追求可不是那些文官們能夠理解的。
如果你有好的武器,那麼你在戰場上存活下來的概率,便也會大上幾分。
這可是要命的東西,不容他不重視。
“此劍能量產?”張飛對此劍愛不釋手,對著周圍問道。
在一旁,科學院院長清虛子上前說道“大將軍,百鍛鋼製煉過程中要反複加熱鍛打、千錘百煉,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一把寶劍,在之前要一個匠人幾個月的時間來鍛造。”
一人幾個月鍛造一把?
這速度就有點慢了。
“豈非無法給軍中士卒都裝備上?”
清虛子笑了笑,說道“之前我大漢將作監采取熟鐵低溫冶煉的辦法,鋼鐵不能熔化,鐵和渣不易分離,碳不能迅速滲入。如今科學院已經發明了灌鋼法,灌鋼法是將高碳含量的生鐵液澆灌到紅熱的低碳含量的熟鐵中,相互熔融混合,直接獲得剛硬的百鍛鋼,效率比之之前,快上數十倍不止。”
那些專業術語,張飛聽不懂。
但是後麵一句他還是能夠聽懂的。
效率上去了。
快個幾十倍?
“豈非一個匠人,一日便能鍛造出一把來?”
清虛子笑了笑,說道“若是有準備好熟鐵,一個熟練鐵匠,三日即可成一把。”
三日成一把
太快了。
如此鋒利的寶劍若是裝備在士卒之中,那魏國如何是我大漢的對手?
這兩軍交戰,短兵相接,鐺鐺鐺沒幾下,魏國士卒手上的刀劍直接斷了。
那你魏國還打什麼?
引頸受戮罷!
“可曾裝備軍中?”
“禁軍南軍,有三千人已經裝備好了。”
“好好好!”
張飛開心極了。
現在是三千人裝備此等利器。
過個幾年,豈非大漢天兵,人人都裝備上此等神兵利器了?
如此的話,天下誰能擋我大漢兵鋒?
到現在,張飛也是逐漸理解皇帝為何要給發明這些東西的匠人封侯了。
發明這灌鋼法的匠人要不要賞?
張飛現在在心中狂呼
要重賞!
而且還要封侯!
“不知這灌鋼法,是何人首創?”
清虛子摸了摸鼻梁,說道“灌鋼法,乃陛下得仙人授書得來的。”
陛下?
張飛看向劉禪,感覺劉禪整個人都在發光。
能跟仙人搭上關係,當真是我大漢聖天子啊!
張飛關注的是寶劍,鄧艾屯田了好幾年,此刻看到大堂之中,居然還有地方放著麥穗,稻穗,而且這麥穗稻穗異常豐滿,若是換在平日裡麵,恐怕都可以報祥瑞了。
鄧艾再看桌塌之上文字描述。
“雜交水稻?雜交小麥?”
鄧艾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
“將豐產的水稻與抗病的水稻雜交,便能夠有概率收獲既豐產又抗病的水稻這,這簡直是奇思妙想,神來之筆!”
不過這後麵的內容,怎麼他都有些看不懂了?
“雜交水稻是通過不同稻種相互雜交產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對配製雜交種子不利。
要進行兩個不同稻種雜交,先要把一個品種的雄蕊進行人工去雄或殺死,然後將另一品種的雄蕊花粉授給去雄的品種,這樣才不會出現去雄品種自花授粉的假雜交水稻。
”
這些話語,專業到他都有些看不懂了。
“這雜交水稻,當真能夠提升產量?”
鄧艾也發問了。
科學院中教習當即有一個人走過來,跟鄧艾說道“雜交水稻確實是能夠提升產量的,但現在的成果並不明顯,陛下說了,其中過程複雜,需要有專業人士負責,且隻要要花費十多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時間。”
說著,科學院教習感慨一聲,道“如果雜交水稻、雜交小麥當真能夠成功,畝產產量,能夠提上去一倍甚至數倍之多,如此一來,我大漢還會沒有軍糧?百姓還會吃不飽飯?”
這是一項大工程。
是一項利國利民,活人無數的大工程,做好了,便是能夠青史留名,有大功德在身的。
若是真的能夠做到這絲帛上所寫的那般,百工殿肯定是可以入的,甚至還能被後人封聖!
“此事怎麼無人去做?”
“做的人不多,太難見到結果了,需要有人埋頭苦乾,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很少有去做。”
原來如此。
鄧艾若有所思起來,當即跟著其他人,將大堂中的其他物件逛了個遍。
美瓷、香水、琉璃、毛衣,甲胄
大堂之中琳琅滿目的新事物,讓文武百官看花了眼。
半個時辰之後,劉禪見時間差不多了,當即起身,說道“科學院在做的事情,並非是奇技淫巧,而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這其中,似雜交水稻,似蒸汽機,似火藥運營到火器上麵誰若是能夠做出來,封侯難道會過分嗎?”
皇莊大堂之中的東西實在是太過於震撼人心了。
百官見之,一個個心情激蕩。
若真是能弄出這雜交水稻,封侯當真過分?
不!
一點都不過分。
甚至可以讓百姓在民間建廟祭祀,也未嘗不可。
“諸位,且去親眼看看,科學院的一些成果罷!”
接下來,劉禪帶著文武百官,親眼感受火藥的威力,親眼看到雜交水稻選種育種的工作,親眼看到運用農家肥的田地,與不用農家肥田地漲勢的區彆
文武百官宛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
見到這些人的反應,劉禪心中明白,最起碼在明麵上,文武百官中不敢公然否定百工殿的設立,有功之人封侯之事,也會很順利。
但暗地裡的波濤,那是避免不了的。
總之
慢慢變化罷。
在他手上,大漢是要變成一個不一樣的大漢才行!(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