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家,張有信一直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他的頑皮和好奇心常常讓他成為村裡孩子們的焦點。然而,隨著一次逃學事件的發生,這個家庭的平靜被打破了。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張有信本應在課堂上專心聽講,但他的心卻被村外的溪流和田野吸引。他的眼睛不時地望向窗外,想象著和小夥伴們一起捉魚、爬樹的快樂。最終,他做出了一個決定——逃學。
他悄悄地從後門溜出教室,帶著他的課本,飛快地跑向了他心中的自由天地。那一天,他和小夥伴們玩得不亦樂乎,直到夕陽西下,他才意識到時間已經不早。他匆忙地趕回家,卻發現課本不知何時遺失了。
當張有信回到家時,程風英已經等在了門口。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失望和憤怒,她已經從老師那裡得知了兒子逃學的事情。張有信低著頭,不敢直視母親的眼睛,他知道,自己這次真的做錯了。
“你去哪了?你的課本呢?”程風英的聲音中帶著顫抖。
張有信沉默了,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程風英看著兒子的樣子,心中的怒火更甚。她知道,逃學不僅是對學習的不尊重,更是對家庭期望的背叛。
“你太讓我失望了!”程風英的聲音提高了,她忍不住打了張有信一下。
張有信的眼淚奪眶而出,他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愧疚。他知道自己讓母親失望了,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多麼的不負責任。
那一晚,張家的氣氛異常沉重。張彥傑回來後,也對張有信的行為感到憤怒。他坐在兒子麵前,語重心長地說:“有信,你知道你姐姐為了這個家放棄了什麼嗎?你這樣逃學,對得起她嗎?”
張有信的心中充滿了自責,他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僅讓父母失望,更是對姐姐犧牲的不尊重。他默默地低下頭,淚水滴落在他的手背上。
程風英看著兒子的樣子,心中的怒氣漸漸平息。她知道,打罵並不能解決問題,教育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她坐下來,拉著張有信的手,溫柔地說:“有信,媽媽打你,是因為媽媽愛你,媽媽希望你能明白,學習不僅是為了你自己,也是為了這個家。”
張有信抬起頭,看著母親的眼睛,他看到了母親的淚水和期望。他緊緊握住母親的手,堅定地說:“媽,我知道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會逃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