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些研究都是通過物質層麵,通過改變晶體管材料,來實現優化osfet晶體管的目的。
遲遲沒有從數學模型層麵出發,很好優化胡正明的osfet模型的結果。
要知道此時離1985年過去了十三年。
遠在舊金山灣區的胡正明教授,每天早上和往常一樣,先查閱一遍自己的郵箱。
電子郵箱已經有十來年的曆史,這十來年裡,受益於電子郵箱,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交流變得更加頻繁。
對於胡正明來說,每天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也從查收紙質郵件,變成了查收電子郵件。
一封名為osfet模型優化的郵件,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
畢竟作為該模型的創造者,胡正明本人也希望能夠進一步優化它。
可惜不管是他本人,還是其他科學家,都沒有誰能夠從數學模型的角度,對osfet進行優化。
“這種臨界能量和觀察到的時間依賴性可以用涉及=sish鍵斷裂的物理模型來解釋。器件壽命與i2sub9i1d9Δv15t成正比。如果由於l小或vd大等原因導致isub變大,則t會變小。因此,isub(可能還有光發射)是t的有力預測因子。
已發現比例常數因不同技術而異,相差100倍,這為未來通過電介質界麵技術的改進提供了顯著提高可靠性的希望。一個簡單的物理模型可以將溝道場e與所有器件參數和偏置電壓相關聯。描述了它在解釋和指導熱電子縮放中的用途。”
因為胡正明構建的數學模型很簡單,簡單的描繪了osfet退化的本質。
越是簡單的模型,越難進行優化。
但是這封郵件,為胡正明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來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
優化後的數學模型,能夠解釋更多的現象,從而對熱電子縮放的現象進行更好的監控。
為了看這封郵件,胡正明完全忘了還有咖啡這回事。
他看完核心部分後,再回過頭去看了眼是誰發給他的郵件,zhoux,來自燕大的郵件。
“周新?我沒聽過燕大半導體領域有這麼一號人物啊?而且按理來說不應該發論文嗎?”胡正明內心很是納悶。
能夠做出這種級彆創新的一般來說,不會是什麼無名之輩。
胡正明又看了下郵件的最後部分,郵件最後部分表達了希望來他手下讀博。
胡正明這下才懂,對方為什麼給他發這封郵件。
原來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他的注意力。
之前他也收到過華國學生寄來類似的郵件,通過表達自己對科研的看法,以及讀一些論文之後的想法,試圖從他這裡獲得一封推薦信。
放在二十年後,這叫套磁。
隻是這些華國學生的跨國郵件充其量隻是一個想法。
而周新發過來的,補充一點總述,就稱得上一篇完整的論文,而是是可以發頂刊的論文。
胡正明打算回一封郵件給對方,打一通電話,詳細聊聊。
如此高質量的論文,出自一名大學生之手還是很罕見的。
胡正明希望通過直接通話,對對方的水平進行進一步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