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開飯啦!”
鐺鐺鐺——
騎士拎著一個響鈴騎著馬吆喝著。
聽到這個聲音,一名名肩挑手扛的民夫們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黝黑的皮膚,溝壑叢生的麵容,這都是在苦難中成長起來的標記。
“呼,開飯啦開飯啦,也不知道今天中午吃的什麼菜。”
手裡的工具就放在之前的崗位上,他們在這邊修繕著鐵道碎石地基,一列列的人排出去老遠老遠。
“哈哈,我倒想吃前幾天的那種油渣青菜,又香又飽肚。”
“哪能天天吃肉啊,福享的太多了可是會折壽的,老漢能吃飽就成,不奢求其他。”
“嘿,還是黑老漢有見識哈,不愧是讀過幾天書的人呢。”
他們都是太原附近的百姓,有些甚至都是之前在一個村的,所以相互間頗為熟絡。
放飯的地點離這裡稍稍有些距離,所以這些人便湊在一起邊走邊聊著。
“誒,你們說咱們修的這東西到底是啥啊,說是路,但這也不像啊,誰家的路都是用這些碎石鵝卵石鋪的?”
“你管那麼多乾啥喲,有活乾還不好,這半個多月發的工錢,都趕得上以前好幾個月賺的了。”
“就是就是,那些官老爺讓咱們修那就修唄,這一天天的包食包住的,不好?”
撓了撓腦闊,之前問出這個問題的男人訕訕的笑了笑:“這不好奇嘛。”
“不過也是哈,那位遼侯來了以後,咱們這裡的人好像都找到事情做了,真是個大善人啊。”
“那可不,我二叔,我大伯,都有活乾,隻不過他們去修馬路去了,跟咱們沒再一個地方。”
“是啊,我家那些個也是,上次休沐回去聽他們說好像還在修水庫,墾荒什麼的。”
“遼侯好人呐。”
“是啊,大好人。”
“.”
——
“君上,這一下子所有的工程同時開啟,咱們的攤子是不是一下子太大了?”
太原新設城主府。
胡玲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說道、
她的眼中有很深的疲倦,看得出來這段時間的勞累。
“確實是大了些,不過還能支撐的住。”
張啟背靠在椅背上,舒展著頸部。
“第四批預備官員還要多久能到?”
聽著自己脖頸處的骨骼嘎吱嘎吱的脆響,張啟舒服的長出了一口氣。
胡玲翻看了一下記事本,回道。
“第四批兩萬人,前往徐州,青州六千民,倚靠海路已經抵達了。”
“剩下的一萬四千人沿著並州依次下放,最後一批抵達太原的三千人預計兩日後能到。”
“嗯,差不多了。”
張啟閉著眼睛點了點。
大量的學子作為預備官員下放到了六州之地,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張啟減輕了管理上的壓力,也是大量工程能夠同時開展起來的原因。
辦公室裡寂靜了些許,張啟睜開了眼睛看向胡玲。
“九月了,遼地的冬日也快來了,這一季紅薯土豆玉米也要收成了。”
“傳信回去吧,今年這一批紅薯土豆玉米無需澱粉化,直接送往六州各地已做資糧。”
“讓海物司加大海捕力度,確保能平穩過渡到來年六月。”
“到那時,各地也該有自足的能力了。”
“明白。”
胡玲點了點頭。
六州各地本就有大量的田地,加上張啟將化肥廠房的建設標為首要目標,一季冬小麥下地,等到來年六州便也有了收成,不用依靠張啟原有的那三洲之地進行輸血了。
細數一下,如今的張啟手底下共有八州之地,除了華夏土地上的這六州以外,還有幽州以東的樂洲。
樂洲更東的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