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截取天地之力為我所用,並不會竊取天地靈氣用於自身的小世界,我施展招式時,天地靈氣都在為我助力,我安靜冥想時,天地靈氣又歸於天地。”顧子澈平靜地道,“正因為我不占有他們,反而能擁有他們,您明白嗎?”
“……不明白。”老人道。
“夫為弗居,是以不去;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都寫在我給你的書裡。”顧子澈說道,“大意是,因為我不居功,功勞反而不會離去,因為我不爭,天下反而沒有人能與我爭。代入天地靈氣也是一樣,我從不想自私地占有它們,它們也不會離我而去,我之於靈氣,就如同水滴之於海,他們與我同為一體,並不區分什麼【我的靈氣】和【天地的靈氣】,因此我可以是煉氣一層,也可以是煉氣十層,這都是一樣的。”
“……前所未有的理論。”老人低聲道,這種理論遠超了他過往的認知,若是彆人空口白牙對他這麼說,他肯定不認可,但顧子澈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他沒辦法說不可能。
“我從小就被教育,修仙者與人鬥與天鬥與地鬥,逆天而行,縱使雷劫萬千也不改其色,定要獨戰天下,唯我獨尊。”老人認真地說道,“我從來沒有聽過這種理論,我將奇遇送給彆人,那我不就沒有了嗎?我將寶物交給彆人,那我不就會被殺死嗎?”
顧子澈點了點頭:“從人的角度上看,當然如此,因為宇宙之中的物質總量是一定的,故而一切都是零和博弈,我多了,你就一定少了,所以人要儘量地搶奪寶物,強壯自身,以一淩萬。”
“但是從天的角度上來看,並非如此,雖然我不太了解現在的情況,但是我想,一定沒有人能真正成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上天的道是公平公正的,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人的道則是自私的,損害不足的,補給有餘的。”
“人們自然可以行人之道,但如此而行,終究成不了道。”顧子澈說道,“這樣的人再強大,也如同一個入室劫匪,強行將屋子裡的錢和電器搬空,而我再弱小,也享受著屋內的一束陽光。”
顧子澈看著老人依舊迷茫糾結的麵容,柔聲道:“……我知道您還沒聽懂或者不能接受,所以,給您現場演示一下吧。”
他準備在老人麵前結金丹。
顧子澈早就可以結成金丹了,以五千年前的道教來看,他先在吐納之中感悟天地靈氣,與天地合二為一,又因為他尚是元陽之身,心境也略有小成,“築基”的要求也早就達到了,接下來,就隻能是結金丹了。
和修仙界所謂的煉氣一到十層、築基前期中期後期大圓滿無關。
傳統道教理論是,心境修為到了,就可以進入下一步,沒有什麼等級之說。
顧子澈深知,對老人這種實力至上思維的人而言,想說服他不能依靠大道理,而是要依靠實實在在的實力提升,因此他準備在現場表演一個煉氣跳金丹。
這對他而言沒什麼,他的時代裡,很多隱修多年的老道一口天地靈氣都沒,也能直接結金丹,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是遠超常識的。
老人抬起頭,隻見顧子澈盤膝坐下,默念了一遍《太上老君說了心經》,安定心神,然後渾身散發出光芒,開始默念另一部老人沒聽說過的秘籍:
一轉降丹,二轉交媾,三轉養陽,四轉養陰,五轉換骨,六轉換肉,七轉換五臟六腑,八轉育火,九轉飛升。
——《泥丸先生陳樸傳九轉金丹秘訣》,簡稱《九轉金丹秘訣》。
今日,成金丹!
化神期的老者愣愣地看著眼前的青年,明明隻是要結成金丹,卻仿佛擊碎了他過往數百年的三觀。
沒有什麼一層二層前中後期大圓滿,隻是自然而然。
所謂:
一轉之功似寶珠,山河宇宙透靈軀。
紅蓮葉下藏丹穴,赤水流通九候珠。
又曰:
二轉陽成始結陰,腎光心液合丁壬。
神珠奔電歸東海,時迸靈光照紫金。
奔湧的靈氣自外界湧入,一層層打通竅穴,在顧子澈的體內靈活地流淌著,沒有半點阻滯,沒有半點關隘。
老人愣愣地看著這前所未有的突破,在他過去的歲月中見證了無數人結金丹,全都是調動自身丹田內的靈氣衝擊竅穴,如果力度過大則出現暗傷,力度過小則衝不開竅穴,若積累不足或是心法太弱,有可能靈氣耗儘都衝不開竅穴,最終導致失敗或是金丹品級太低。
哪裡見過這種,身上沒有半點靈氣,但周遭所有的靈氣都奔湧而來,爭著為他開辟竅穴!
所謂:
三轉行陽入左宮,玄珠胎色漸鮮紅。
四轉行陰入右關,聖胎靈運發朱顏。
五轉陰陽造化成,嬰兒盈尺弄陽精。
六轉丹田弄月華,變胎魂魄影潛賒。
七轉身飛四體輕,靈光閉息滿丹城。
八轉還元地帶垂,周行胎息養嬰兒。
此時,顧子澈已渾身竅穴儘開,內視時,周身竅穴如同九天華池,經絡如帶,骨如寶玉,血如鉛汞,內丹純陽,有黑赤二氣從鼻中湧出。
但孤陽不長,他還有最後一步。
泥丸先生傳曰:
九轉逍遙道果全,三千功行作神仙。
金書玉簡宣皇詔,足躡祥雲謁九天。
九轉成金,渾然一體,陰陽相濟,道果圓成!
顧子澈緩緩睜開了眼,精光微微一閃,照亮了房間一瞬。
在內視之中,一顆金丹正懸浮在丹田之處,上有九紋,不過和通常的丹紋不同的是,其中兩條在中央交織成“十”字形,另外三條分彆在上、左、右各畫一條,變成缺了下麵的正方形,最後四條分彆在四角,折成了奇怪的紋路。
正是河圖之象!
這宛如一條龍狀星圖繞著中央的紫薇天極的圖案,在後來的五千年裡逐漸演變成陰陽太極圖和八卦。
五千再五千,萬載之後,河圖再度銘於金丹之上。
顧子澈緩緩站起身,結金丹的過程中,他再度明悟了許多,很多他還沒想通的問題,在丹成九轉,河圖銘刻時徹底明悟了。
或許,也是明悟了他來此的意義之一。
那時,他茫茫抬頭仰望,瞥見仙山一角,於是他問:
“何謂仙?”
有威嚴之聲答道:“執掌天道為仙,長生不死為仙,淩然九天為仙,超然物外為仙,無拘無束為仙,翻手為雲為仙,覆手為雨為仙,天地不仁為仙,橫壓當世為仙。”
他說:“錯了。”
他說:“古之有道者,生育萬物而不居功,長養萬物而不占有,教化萬物而不自大,善利萬物而不爭搶。”
“仙者,幾於道也,是故:”
“至善至仁為仙,至公至聖為仙,予而不積為仙,混兮愚兮為仙,長養眾生為仙,善利萬物為仙。”
“這是我的……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