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兒卻還在想適才之事,她猜測著那煙霧是不是與“煌火草”有關,“煌火草”的秉性她很了解,隻是百毒神教教徒體內有什麼東西會和“煌火草”起反應呢?忽然,靈兒腦中靈光一閃,難道是“百日散”?但她卻對“百日散”不甚了解。“看來我得回去翻翻書典了。”靈兒慚愧地想。
當靈兒把注意力放回擂台上時,史之法已經不在了,而四位逸興使者則分立於擂台四角較低處。
擂台上已有一位年約二十七八的年輕男子,此人靈兒見過,正是太嶽派的弟子。他向眾人抱拳行禮,道:“在下太嶽派弟子,閔雲龍。”
此時,另一位年輕的男子飛身躍上擂台,抱拳道:“王屋派弟子洛子安向閣下討教幾招劍法。”
閔雲龍聽說對方是王屋派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道:“請。”
王屋派在江湖上是一個小門派,沒什麼名氣,武藝方麵自然不能和以劍法見長的太嶽派相提並論。太嶽派弟子瞧不起對方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閔雲龍的不屑,洛子安似乎沒有放在心上,他禮貌地回禮道:“請。”
誰知,洛子安話音還未落,對方已經拔劍衝了過來。洛子安沉著應對,拔出寶劍格開對方迎麵的一擊。
太嶽派劍式以快、狠著稱,劍招利落乾脆,守攻之間縱橫交錯,進退得宜。而閔雲龍在太嶽派年輕一代弟子中,劍法造詣尤為出眾。擂台之上,他的一攻一守,一進一退,穩紮穩打,毫不含糊。
而洛子安在交手上完全處於被動之勢,見招拆招,實在毫無劍法可言。令台下眾人對這場實力懸殊的劍法切磋難免有些失望。
突然,洛子安趁閔雲龍回撤一步之機,微屈雙膝,放低身體重心,以腰為軸,並步上前,一劍直刺而出。
閔雲龍見對方劍招柔和,去勢舒緩,毫無殺傷力,心中更為不屑,揮劍欲格擋。
誰知洛子安此乃虛招,他左腿屈膝,重心後移,上身隨之略向右轉,右腳尖翹起外擺,同時右手握劍屈肘向右、向後劃弧至體右後方,再次向前刺出。
閔雲龍未料到有此一招,一格落空,身形一晃,險險避開接踵而至的一劍。他心中歎一聲“好險!”隻覺是自己一時疏忽,讓對方鑽了空子,仍未把對方放在眼裡。他急忙回撤一步,一招“驚鴻一掠”攻了過去。怎料對方右腿屈膝,重心右移,輕巧避開他的急攻,而他這招“驚鴻一掠”卻如泥牛入海,在對方手中失去殺傷力不說,劍招更是不複存在。他心中一急,腳下步法大亂,竟讓對方趁勢遞上一招“撥雲見日”,緊接又被一招“力劈華山”給生生逼退數步。他心中大駭,對方的招式看似輕盈柔和,卻有以柔克剛之妙,看似舒緩,卻有高山流水之勢,綿綿不斷,一招緊隨一招,讓他疲於應對,以致章法大亂,狼狽不堪。
在座的武林人士都看得明白,若不是洛子安有意相讓,閔雲龍怕是早已落敗。
這場劍法切磋不再索然無味,而是高潮迭起,然而這精彩絕倫的比劍並沒有贏得眾人的拍手叫好,會場出奇地安靜,不為彆的,隻因眾人被洛子安奇妙的劍招所吸引,連喝彩都忘了。
一來一回之間,二人又交手十幾回合。洛子安的沉著從容,閔雲龍的措手不及,洛子安劍招的優美瀟灑,閔雲龍劍招的狼狽不堪,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知誰喝了一句“好!”眾人才從精彩的對決中清醒過來,紛紛大聲喝彩,拍手叫好。
閔雲龍心中大急,不管自己用何厲害招式,都被對方化為綿力,完全使不上勁。最後,他低歎一聲,放棄無用的掙紮,收劍拱手道:“在下甘拜下風。”
洛子安亦收劍,笑著說:“承讓。”這笑容很真誠,沒有絲毫的嘲弄之意。
見對方如此坦然,閔雲龍問道:“不知這是什麼劍法?”
洛子安答道:“是我們掌門最近所創的‘綿雲劍’。”
閔雲龍稱讚道:“果然厲害!”
這場精彩的比試,靈兒絲毫不落地看在眼裡,她對這以柔克剛、以靜製動的劍法頗感興趣,她認真記下所見的每招每式,想學會以後為紫昕也演練一遍,讓好友也欣賞一下這形神兼備、體靜神舒的絕妙招式。
會場久久不能平靜,眾人滔滔不絕地評論著適才王屋派新創劍法的奇妙之處。
“王屋派此番定能名聲大噪,躋身江湖大派之列。”不知誰說了這麼一句,靈兒離得甚遠也聽得清楚。
其實,此話不假,王屋派正是想要借此次武林群英會的機會向武林人士展示這套新創的劍法,借以提升門派的江湖地位。然而這話就這麼被說出來,聽在他人耳中卻又是另一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