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酸刻薄的聲音不用轉頭看,就知道是白蓮。
李妙妙見她挑著扁擔,兩個籮筐裡裝滿了菜。
她並沒因她的話氣惱,反而對著李三娘笑道:“三嬸子,我方才好像看見某人的大兒帶著新媳婦坐著驢車走了,這可太孝順了。”
李三娘跟林大郎一家有點小仇,她緊著李妙妙的話往下說。
“這不是麼,我隻見過讓老母坐車自己走路的人,可從沒見過兒子坐驢車讓老娘挑東西趕路的。”
白蓮看他們一唱一和,村中其他人經過時也用奇怪的眼神看她。
她臉上有些掛不住。
剜了李妙妙二人一眼,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氣昂昂挑著東西走了。
李三娘朝她的背影翻了一個白眼,“瞧她那彎酸的樣。”
聽這語氣跟有仇似的,李妙妙示意往前趕路。
途中她抓住機會試探道:“三嬸子,聽你那會的語氣,你跟白蓮好像不太對付?”
李三娘從小包袱裡拿出走之前蒸的饅頭遞給她。
“來吃點饅頭,我們邊走邊聊。”
其實出門前李妙妙吃過東西了,她轉眼一想,鄰裡之間互相贈予小恩小惠能拉近人情世故,便接了過來。
“多謝三嬸子。”
李三娘不在意地擺了手,“客氣啥,都是一個村的。”
李妙妙掰了一小塊饅頭喂到嘴裡,第一口就嘗出來這饅頭不僅軟糯,而且裡麵還加了糖。
吃著軟糯香甜。
李三娘吃了一口饅頭,悠悠歎了口氣。
“哎。”
看她臉上帶著幾分憂愁,李妙妙溫聲問道:“三嬸子,你為何唉聲歎氣?”
“李妙妙,你有所不知道。”
李三娘這才講緩緩與林家的恩怨。
原來當年媒婆上門說親白蓮因為一些關係也跟著去了,她一進李家就誇李家姑娘個個長得水靈,結果因為李三娘端菜上桌的時候,把裝肉的那碗菜沒放到她麵前。
就因為這小小一件事被白蓮記恨在心,回來後跑去村長家說李三娘如何不好。
此親事便耽擱了下來。
若不是偶然一次村長弟弟與李三娘遇到,兩人解開了誤會,這門親事怕就錯過了。
“你說她安的什麼心,當時那碗肉我已經儘量往她和媒婆麵前推了,我爹娘還坐在主位上,我總不能把肉碗直接放到她們眼皮底下吧。”
十年前李妙妙才八歲,不知道這件事很正常。
一想到這件事,李三娘至今耿耿於懷,“我成親那日她還來陽奉陰違,二嫂告誡我不要與她走的太近。”
“我當時不懂二嫂為何這樣說,在我的追問下二嫂才告訴我實情。”
她口中的二嫂就是村長媳婦,李妙妙見過此人,是一個溫柔的婦人。
見她吃著饅頭乖巧的模樣,李三娘又歎了口氣。
“李妙妙,嬸子跟你說句交心窩子的話,你以後離林家人遠點,他們若不要臉的還來找麻煩,你就拿掃帚打他們,狠狠地打,他們呀都是欺軟怕硬的人。”
李三娘成親十年膝下無子,又比李妙妙年長八歲,如果不是輩分擺在那裡,她真想認李妙妙當乾妹妹。
彆的不說至少在村裡能護著她一點。
至於她為何這般好心,隻因李妙妙跟過去的她處境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