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漸去,新春將至。
轉眼間來到這方世界已經半年有餘,趙誌敬偶然回想起小師妹的那碗“母雞墨魚人參湯”,心中仍是感慨。
“造孽呀!”
這一日來到臘月望日,也就是農曆十二月十五,是重陽宮每年除夕前三日的大較之前,由全真七子的門人先行分頭較藝,稱為小較。
如今廣寧真人郝大通已經痊愈,掌教馬鈺潛心求道,將重陽宮的一切事務都交由師弟郝大通打理,自己則在後山十幾裡外的小舍清修。
此時丘處機與王處一等人仍未回山,便由各自門下的大弟子主持小較。
王處一這一脈,以趙誌敬為首,其餘崔誌方、申誌凡等三代弟子在一旁陪同,組織門下四代弟子先行比武較藝。
鹿清篤、劉清行、張清致等弟子先後出場,使劍的使劍,打拳的打拳,一個個都是精神抖擻,卯足勁要為師門爭光。
這半年以來,眾人都是刻苦練習,哪怕後來趙誌敬允許每人在武功之外,依著個人喜好去追求夢想,也不曾在武功上有過懈怠。
恰恰相反,有了一張一弛的勞逸結合,往往能通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法子,突破原本的瓶頸。
就像鹿清篤,進了重陽宮齋房深造後,發現始終無法運用自如的全真劍法,隻要用切菜的心態去對待,就能迎刃而解。
這一劍“橫掃漠北”是攔腰橫切,下一劍“孤光自照”就是案上雕花。
就像無論烹飪什麼食材,總逃不開丁、絲、條、塊等形狀,而如何選擇要切成哪一種,自然是看最後要做出什麼樣的美食。
當然,這裡麵肯定離不開趙誌敬的悉心指導,既然全真劍法的口訣領悟不透,那就換一種思路,用徒弟們感興趣的方式來抽絲剝繭的傳授。
此時除了崔誌方、申誌凡以外,許多其他支派的弟子也在或明或暗的瞧著。
原本以為趙誌敬這番舉動,是不務正業,現在看來,他門下弟子這半年內都有長足進步,實在是叫人驚歎。
“師兄,師弟佩服!”
崔誌方拱手一禮,衷心佩服。
趙誌敬是王處一門下大弟子,全真教內又最講究尊師重道,雖然崔誌方也曾對趙誌敬的做法有些看法,但礙於長幼尊卑,師父王處一又不在重陽宮,所以始終沒好開口相勸。
那邊申誌凡也是驚訝,上次想著探探趙誌敬口風,結果碰了個軟釘子,以為他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已經對三代首座弟子的位置不抱希望。
但看這架勢,雖然趙誌敬門下弟子較少,其他誌字輩的同門在徒弟人數上要占些便宜,可要說個人實力,趙誌敬這一支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趙師兄深不可測,看來跟甄誌丙打擂台的心思,藏得好深啊!”
申誌凡心中暗想,趙誌敬不知從哪學來的怪法,把門下弟子調教得如此出眾,在掌教馬鈺那邊自然要大出風頭。
至於三代弟子的大較,眼看著甄誌丙無法按時回來,那不就還是趙誌敬的囊中之物嗎?
“高,實在是高!”
趙誌敬倒是沒什麼表示,他對自己徒弟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能有今天的表現那都是一口一口喂出來的,也就不覺得奇怪。
“清篤,甲等!”
“清行,甲等!”
“清致,甲等!”
趙誌敬看完徒弟們的演武,開口一個個評定等級,在他這也不存在什麼壓分避免被人嫉妒一說。
因為如果自己的徒弟都評不上甲等,那其他人的弟子按照相同標準,就連丙等都評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