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林岩的話,眾人的神色,頓時變了。
村裡死了這麼多人,還死了一百多官兵,官府會不來追查?
這個道理,老漢不是不懂得,但是讓他們放棄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放棄這麼多房屋、田產……
這個決心,終究還是難下的。
林岩望著他們的神色,有些明白過來了,當即冷聲道:“不要心存僥幸,我勸你們,今夜就走。等到天亮了,再走恐怕就來不及了。”
說罷,林岩背上包袱,走出屋門,大步向外走去。
出了村子,林岩回到原路,跨過石橋,繼續向東走去。
走了三四裡路,前麵又有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
江南水網密布,這河湖著實是多了些。
更麻煩的是,這裡沒有橋,道路當真是斷了。
林岩對這一帶一點都不熟悉,更不知要繞路到哪裡去才能找到橋。
見此,林岩乾脆將身上的破衣爛衫丟掉,將所有的東西都裝進包袱裡,然後手托著包袱,泅渡過河,順便洗了個澡。
來到對岸,林岩打開包袱,見裡麵有一身新衣,內外衣衫俱全。
除此之外,還有幾張烙餅和一些碎銀。他們顯然早預料到自己不會留在村裡,行路的乾糧都給他準備好了。
包袱的最底下,還壓著一件舊僧衣。
不但有僧衣,還有清廷頒發的度牒。
看到僧衣度牒,林岩陷入了沉默。
村長給他準備這些東西是何用意,林岩很容易就能猜到。
這是看他一頭短發紮不起來辮子。
他現在的頭發,出門必然會有麻煩,而且是無窮無儘的麻煩。而如果化妝成和尚,便沒了這個煩惱。
明亡之後,許多前朝人士為了避免留辮子,都扮成了和尚。
隻是……
僧衣還罷了,這度牒,村長是從哪來的?
要知道,每一份度牒,都對應著一個和尚。
相應的,和尚沒了度牒,會很麻煩。
不過,這些不是他現在需要考慮的事。
林岩稍加思索,便做了決定。
他伸出手,運轉真氣,然後手往頭上一抹。
滿頭的頭發,紛紛而落,林岩頓時就變成了光頭。
他穿上僧衣,收拾好東西,背起包袱,繼續向前走去。
襲擊邱家灣的官兵,十有**是池州的。
林岩自然不會再進池州城,直接從旁繞過。
一路前行,趕了一天一夜的路,終於在第二天傍晚、城門即將關閉之際,林岩進入涇縣。
涇縣屬於寧國府,距離安慶已有三四百裡之遙。
不過,林岩仍舊沒打算在此停留,隻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再次上路,繼續向東而行,一口氣跑到了湖州。
湖州北鄰太湖,是江南大埠,經濟發達,交通便利,隔湖相望便是著名的姑蘇城。
經濟興旺,人口眾多,消息便也靈通。對林岩來說,藏身也方便。
到了此處,彌勒教再想找到他,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三日後,林岩出了湖州城,往北而去。
這三天,林岩熟悉了這一帶的環境,徑往城北的雞鳴山而來。
湖州府的地勢,多是丘陵和平原。這座雞鳴山,其實也並不大。
沿途綠樹成蔭,蔥蔥鬱鬱。林岩在山中穿行了小半個時辰,然後沿著一條盤山路,登到一座不大的山頂上。
山頂十分平整,矗立著一座寺廟。
站在此處,向南可望見湖州城,向北則是廣闊無邊的太湖。
寺廟門前,立著幾株鬆柏,不大的廟門上,掛著一塊匾額,上書“照陽寺”三個大字。
湖州寺廟眾多,這照陽寺在其中並不出名,而且地處偏僻,來廟裡的香客都很少。
此時日頭已經很高了,寺門敞開著,卻不見一個人影。
林岩信步而入。
進門是一座古樸的院子,院落不大,正首就是大雄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