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爐火的溫度,熔化這塊寒鐵石,相裡勤創新性地采用了很多新的方法。
第一步,相裡勤用煤炭代替了傳統煉鐵的木炭,從而使爐溫更容易保持恒定。
第二步,相裡勤又改變了傳統的人工風箱方法,用水力落差形成動力,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機械送風,把爐火燒得異常之旺。
可是相裡勤發現效果依然有限。
相裡勤的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與爐火的熱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層朦朧的霧氣。他不斷地調整著爐火的風向與溫度,嘗試著各種古老的冶煉技巧與秘方,每一次嘗試都伴隨著他對這神秘礦石更深一層的理解。但無論他如何努力,那流星寒鐵石就像是大自然中最固執的守護者,堅定地拒絕著任何形式的改變。
“莫非,此真乃無法逾越之界限?”相裡勤心中暗自思忖,眼中閃過一絲不甘與決絕。他深知,一旦放棄,便意味著與這絕世神兵的緣分徹底斷絕。
他召集六名弟子討論如何提高爐火溫度。
在弟子李大鈞那閃爍著智慧火花的提議下,相裡勤毅然決然地籌備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嘗試。他親自挑選了三頭已宰殺的壯牛,它們的身軀如同沉睡的巨獸,被緩緩送入那熊熊燃燒的冶煉爐中。爐火映照著眾人堅毅的臉龐,每一雙眼睛都緊盯著那爐口,期待著奇跡的降臨。終於,在眾人屏息以待的靜謐中,一縷細若遊絲的鐵水緩緩流淌而出,如同初春的細流,雖微弱卻充滿希望。
然而,這份喜悅如同晨露般短暫,鐵水轉瞬即逝,仿佛被無形的力量吞噬,提醒著他們,眼前的挑戰遠未結束。溫度,那決定成敗的關鍵,依舊未達理想的彼岸。
相裡勤的眼神中閃過一抹決絕,他深知,此刻的退縮便是前功儘棄。於是,他毅然決定加大賭注,十頭健碩的牛被一一牽引至爐前,它們的犧牲,似乎預示著這場冶煉將不再平凡。隨著一聲令下,十頭牛的身軀如同山嶽般轟然墜入爐中,激起一陣熾熱的波瀾,爐火也因此更加猛烈,仿佛要吞噬一切阻礙。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見證奇跡之時,故事卻在此刻留下了一個懸念,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人無限遐想——那十頭牛的犧牲,究竟能否點燃熔化寒鐵石的熊熊烈焰?一切,尚待揭曉。
眾人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忐忑,他們緊盯著那翻騰的爐火,心中默念著對成功的渴望。時間在這一刻仿佛凝固,每一秒都承載著無儘的期盼與焦慮。
可是,爐內的溫度依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
張樹聲認為,食草動物體內礦物質成分不足,最好能有巨型的食肉動物助燃。可是一時到哪裡去尋找那麼多的食肉動物?
韓天成開玩笑地說,吾等就是食肉動物呀,除非吾等以身殉劍。這個玩笑當然遭到了相裡勤嚴厲的否決。
李大鈞認為,十頭牛投進去,但依然沒有出現效果,大概率是爐內一時空氣不夠,未能把十頭牛同時全部燃燒,沒有在短時間內發揮十頭牛的功效。因此他建議,在冶煉爐頂部鑿開一個洞,臨時增加通風能力,畢其功於一役,爭取這一把就能熔化堅硬的寒鐵石。
說乾就乾,張樹聲、韓天成和李大鈞三人忍受著冶煉爐壁燙人的高溫,小心翼翼地爬上冶煉爐頂端,用小鋤頭挖開一個口子。
就在冶煉爐頂的口子剛剛挖開不到一尺長的時候,突然轟隆一聲,冶煉爐頂塌陷,張樹聲、韓天成和李大鈞三人直接掉入冶煉爐內。
聽見慘叫聲,他們三人的妻子和相裡勤都飛奔過來。其他在不遠處的墨家冶煉門弟子也飛奔過來。
可是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了,他們三人馬上就消失於冶煉爐內,再也沒有聲響,與此同時,寒鐵石開始熔化了,鐵水開始慢慢地流了出來,不過鐵水流得並不多,馬上又有止住的跡象。
說時遲,那時快,李大鈞的妻子龍飛燕大叫一聲:“大鈞,吾來陪你!”隻見她一個飛躍,直接跳入熊熊爐火之中。張樹聲的妻子方玉娥和韓天成的妻子傅小敏也都叫著夫君的名字先後飛入爐火之中。他們三對夫妻同生共死之情,令人無比動容。
鐵水繼續流出,在相裡勤早已擺好的寶劍模具中流淌。寶劍模具之中,那把桃木劍早已就位,在高溫鐵水的滲透下,熊熊燃燒,墨家弟子都能聽見桃木劍低聲嗚咽的沉吟聲。
鐵水繼續流淌,可是顯然寒鐵石熔解得還不夠,因為鐵水還沒有流到劍柄部位,劍柄部位還缺少大量的鐵水,此時鐵水又有止住的跡象。
相裡勤大叫一聲:“此乃天命,天命不可違也。”相裡勤高聲宣告,由冶煉門弟子王傳心後續負責完成寶劍冶煉工作。說罷,相裡勤也準備飛身入爐。
說時遲,那時快,弟子王傳心拉住相裡勤的長衫,說:“師父,不可。若定要再增一人,徒兒願往。”
相裡勤推開了王傳心,急切地說道:“弟子們躍入六人,北鬥七星之中,已然湊成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六星。命運之輪指引吾躍入成為天樞星,時間刻不容緩。況且六名弟子躍入方向與位置,唯吾一人所知,汝等即使躍入,恐也難以觸及那份機緣。”說罷,他不顧眾人的攔阻,運用輕功躍過眾人頭頂,飛身入爐。
看見相裡勤舍身煉劍,墨家眾弟子哭成一片。
終於,爐內火光嘩地一下升騰起來了,爐內突然一片金光閃閃。
流星寒鐵石全部熔化了,鐵水汩汩地從爐內流出,流進相裡勤早已準備好的模具之中。鐵水和桃木劍的靈魂交織在一起,上下翻騰,互相扭打,互相滲透,最後終於風平浪靜,一把漆黑烏亮的寶劍初現輪廓。
王傳心遵照相裡勤的囑托,率領冶煉門弟子又花費六個月時間依據墨家獨門技藝,經過煉、鍛、嵌銅、冷鍛、淬火、磨光等28道複雜工序為秦獻公精心鑄造出了這把最著名的寶劍,每一道工序背後都凝結了墨家最著名鑄劍師的心血和智慧。
北鬥劍剛剛成劍之時,突然之間地動山搖,天空陡然變色,漫天冰雹從天而降,一條龍形彩虹在秦國鹹陽上空久久不散。
北鬥劍的劍身外觀獨特,看起來精光黯黯,黑文刺刺,色澤青青,龜鱗片片。更特彆的是,寶劍剛成,就在劍身上莫名出現七個閃耀斑點,自然地構成北鬥七星形狀,白天黑夜都清晰可見。因此王傳心將寶劍命名為北鬥劍。
相裡勤和王傳心為秦獻公鑄造寶劍,其目的一直就沒想過用之於格鬥刺殺,隻想將之打造成一把具有象征意義的寶劍,因此寶劍的劍頭和劍鋒都沒有開刃。
本以為北鬥劍既無劍頭也無劍鋒,應該沒有殺傷力。沒想到試劍的時候發現北鬥劍無需開刃,依然削鐵如泥,刺鐵如針,吹發可斷,鋒銳異常。
寶劍鑄成,王傳心把北鬥劍呈送秦獻公。
獻公第一次打開寶劍,細細撫摸劍身,他想起相裡勤和李大鈞等七名煉劍師以身殉劍,眼淚嘩嘩地流個不停,哽咽得無法自拔。
秦獻公撫摸著寶劍,知道這把寶劍的工藝水平天下無二。他看著劍身上的北鬥七星,似乎又看到了相裡勤和其他六名冶煉門弟子的音容笑貌。他反複撫摸著北鬥七星中的天樞星,似乎又看見了相裡勤站在他的身旁,和他交談,並低聲咳嗽著。
觀察良久,回憶洶湧,最後他淚流滿麵,依依不舍地把寶劍收入劍鞘之中。可是秦獻公突然發現,劍雖已入鞘,劍氣卻遲遲不願入盒,而是化為一條黑龍,在劍鞘周邊遊動幾圈之後,最後倏然飛入鞘中歸位。
從此大家都說,北鬥劍一半人工鑄造,一半自然天成,劍身上下凝聚著一股強烈的王氣,此乃天命所歸。
北鬥劍煉成三天不到,一首童謠也不知從哪裡冒出來,唱道:“北鬥出,秦國強,北鬥霜,征四方。北鬥血,兵死迭,北鬥失,大秦缺。”
這首童謠,首先於秦地流傳,然後迅速傳遍七國各個角落。
當然很少有人信,大量的人是不信的。確實如此。一個偏居一隅的小小秦國,無數次被魏國追著打,還把最富庶之地河西割讓給了魏國,從此之後,人口稀少、又窮又瘦的秦國想要變強,基本沒有可能,不被魏國滅國就已經是祖上燒高香,謝天謝地了,還想要“北鬥出,秦國強”,怎麼可能?
但是說來也是好巧不巧,北鬥劍煉成之後秦國真的迅速變得強大起來。
相裡勤率領的墨家弟子加盟徹底扭轉了秦國積貧積弱的現狀,秦國開始變得強大起來。
秦獻公早期忍辱負重,把一個巨大的“忍”字掛在床頭,即使長期被魏國占領了河西地區早年也沒有著急奪回。
秦獻公晚期實力大大增強之後,開始發動了數次收複河西失地的戰爭,三戰三捷。特彆是石門之戰,擊敗由吳起創建、一直聞名天下的魏武卒,斬敵六萬,奪回了幾個重要城池,並得到天子稱賀、六國致禮,大大提升了秦國的地位,史稱“獻公稱伯”。
因為秦墨得到了秦國重用,相裡勤又已經以身殉劍,為了穩住墨家在秦國的基本盤,墨家钜子田襄子也來到秦國。從此之後墨家曆代钜子都居住於秦國,秦國也成為墨家的大本營。
墨家思想與理念在秦國的落地生根,對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後的商鞅變法,除墨家“非攻”理念之外,其他政策全部沿用墨家的治國理念。秦國逐漸發展壯大,慢慢成為六國最強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