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忙踏入屋中,見五歲的幼童正趴在一具屍骨上,聽到來人,驚恐抬起頭,拚命捂住嘴,坐在地上兩腿蹬著往後挪動。
見到是穿著府中丫頭服飾的靈均,才愣了一下,號啕大哭起來。
靈均認出是府中的二小姐,她沒有和二小姐近距離接觸過,但因為在大小姐院子裡做活兒,見過幾麵,是個粉雕玉琢、嬌憨天真的。
想到逝去的府中上下主人,她不由得歎氣。雖然貴為首富,但從來對下人寬厚,從不隨意打罵,年節時令還會賞下頗為豐厚的獎賞。
這些年一直設著幾個粥棚,常年施粥,年節時大手筆資助幾個慈幼局,在民間很有善名。
可是突然遭逢滅頂之災,上下隻餘一個活口,縱使有萬貫家財,一個幼童也守不住。
靈均歎息一聲,小小的眉頭擰出愁緒,還是上前抱起了女童。
女童在驚嚇之下,一直哭泣,靈均隻能先巡視一圈主院,確定下情況,很安全,也很死寂,沒有一絲生機。
哭得久了,女童雙手環抱著靈均的脖子,臉頰軟軟窩在她肩膀上,臉上殘留淚痕,雙眼紅腫微闔,還在一抽一抽地吸氣。
終於見她平靜下來,靈均騰出一隻手,安撫地拍拍女童背部,語氣輕柔,就像阿娘以前寬慰自己那樣,細細地問起了來龍去脈。
在女童斷斷續續,也含混不清的表述中,大概湊出了真相。
府裡剛剛亂起來,阿爹阿娘和幾個心腹匆忙收拾了細軟,帶著她逃到了就近的角門,可要去拉門時,卻發現所有人被一道看不清的屏障困在了宅院裡。
對屏障施加攻擊,還會被反彈回來。種種辦法用遍了,也沒有一絲效果。
夫妻兩個早在發現屏障時,就有不詳預感,恐怕是哪個修了仙法的人物聽到傳言,想來奪寶。
隨著方法一次次無效,夫妻二人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絕望。
可憐上下三代都沒有靈根天賦,守著如此家財底蘊,卻對仙家之道尋路無門,隻能不甘地做著富家翁。
麵對如今的困境,就是小兒抱金行於市。
看著還幼小的女兒,當機立斷決定原路返回,為女兒爭取一線生機。
回到院子,夫妻二人寫下兩封書信,藏在女兒胸襟中,將唯一的親生女兒和收養的大女兒,托付給心腹,讓他們先去已被屠戮過的地方藏匿,換取一線生機。
女童被仆人緊緊抱在懷裡,看著阿爹阿娘相互懷抱著,消失在視野中。
茫然,卻被緊張氛圍感染著,心中害怕,也不敢發出哭聲。
混亂的記憶中,女童隻記得她們經過一處院子,衝出來幾個癲狂的男人,正是家裡乾粗活的仆人,看見兩位小姐,竟然惡從膽邊生,圍上來將她們撲倒在地。
混亂中,女童隻記得兩道聲音叫她快跑,她循著本能,依照爹娘叮囑跑到最先遭禍的下人院落。
一進去,就被滿地的白骨嚇到崩潰大哭,隻能拚命掩藏進院門口大水缸的縫隙陰影處。
心身俱疲下,不知什麼時候昏睡過去,再醒來時,偌大宅院上下已經寂靜無聲。
靈均皺著眉耐心聽完,才從女童胸襟中取出信件,信封上書寫:吾弟親啟。
展開信箋,一行行簪花小楷稍顯淩亂。
信中委托遠在揚州的女主人親弟照看一雙女兒,並言明了家中資產的分配,將其中大半贈予了弟弟。
另有一封未曾署名的信,打開一看,原來是為防意外,留給救下女兒的人。
信中說明了要將女兒托付給哪戶人家,並贈予一成家產作為謝禮。言辭懇切,字字泣血,寄托父母愛子之心。
一字一句看完兩封信,靈均抱著女童有一搭沒一搭地安撫著。
垂著頭,靈均又想起了逝去的阿娘,愁緒哀傷升起,又被她搖頭甩開,打起精神,思考起後路。
“師父,你說我該怎麼辦?”
沈懷瑾一直默默陪伴在靈均身邊,感受她的情緒,此時聽她詢問,立即開口,聲音帶著無限安撫。
“均兒,循著你的心走,前往修仙界不急在一時半刻,進入仙門前,在凡世曆練一番,也有助於磨練心性,於往後修行不無益處。”
靈均聽了,思索片刻,開口道。
“這對夫婦也是善人,原本應該一世榮華……我也算受他們養育多年,如今又機緣巧合之下,取走了她們家傳的底蘊,於情於理都該對唯一的後人負責,助她安頓下來,一生無憂。”
靈均看著麵前兩具白骨,問沈懷瑾,道:“師父,這大概就是你說過的了結因果吧!”
她目光清明而堅定,隱慧其中。
“世間因果萬萬千,有事之因果,也有心之因果。凡事之因果,大多能被衡量清楚,你贈我一厘,我便還你一厘,算是了結清楚。可心之因果難算,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大概就是心之因果難消。”
“師父,你曾告誡過我,要想登頂大道,需明心見性,純然自我。我想,我的……親生阿娘阿爹將我留在這裡,已是一份因,這家主人撫養我長大,不曾苛待,亦是一份因,我取走人家寶物,若那塊令牌背後是什麼了不得的際遇,我背負的因果更加深重。”
“如今,我助這小孩安穩一生不足以抵消因果,師父,將來我恐怕還得回來一趟。”
一邊說著,靈均一邊感受到一股玄而又玄之氣,盤旋在她識海,話音剛落,她若有所感地抬頭,隔著屋簷鬥拱“看”到了一團靈光正在凝聚。
靈均放下懷抱著的女童,順著冥冥中的指引打坐入定。
靈光如霓虹飄帶般悠悠垂下,一圈一圈環繞在靈均周遭,發絲飄揚,衣擺獵獵,將她從地上托舉而起。
輕闔的靈秀眼眸溫潤平和,超脫出尋常孩童的毓秀靈氣。
靈光在一圈圈的環繞中,不斷析出一縷縷,靈蛇般鑽入她的眉心,彙入識海。
原本混濁的識海被彙入的靈光劈開,如同盤古開天地般,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
隨著靈光彙聚,靈均能感受到自己的意識越發清明,天地為之通透,渾身舒暢,今日大悲積下的鬱氣一掃而空,心神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