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準許趙昂和戴淩率領戰意洶湧的士兵四千人發起進攻。
哀兵必勝,這話有點太絕對,真實情況還要考慮許多其他因素。
若是雙方兵員素質、武器裝備相差不多的時候,自然是驕兵必敗、哀兵必勝。
但在冷兵器時代,兵員素質、武器裝備差距太大,還沒有人數優勢,大概率是要輸的。
當趙昂和戴淩帶著極度憤怒的士兵出來送人頭的時候,魏延抓住戰機派軍圍剿。
魏延甚至親自帶著少量部隊衝到後方,堵住魏軍的退路。
沒有意外,上邽的軍民顯然不是魏延手下精銳部隊的對手。
大量的隊友戰死,淋漓的鮮血剿滅了他們的憤怒情緒。
他們恢複了思考,然後便是恐懼。
魏延帶著親兵親自在一線廝殺,好幾次被刀槍砍到或刺到。
但是魏延此人是個悍將,外穿玄甲,內穿皮甲,輕武器傷不到他。
整個人在敵陣中如同開了無雙,左手長槊,右手環首刀,一連殺死了幾十人。
漢軍士兵被主將的勇猛感染,一個個也爆發出極強的收割能力,將麵前的魏軍民殺得膽寒。
趙昂和戴淩無法約束部眾,陣型徹底淩亂,二人隻得引著親兵逃跑。
藏在遠處觀戰的虞翻發現了他們的身影。
虞翻手持長矛,騎著劉禪借給他的駿馬坐騎,靜待著出手斃命的機會。
外人常常以為虞翻以文學見長,但實際上他是個文武全才,尤其擅長使用長矛。
孫策一共跟兩個人說過‘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這句話,一個是太史慈,另一個就是虞翻。
在孫策眼中,虞翻是跟太史慈一類的人物。
當年孫策有一次討伐山越時,身邊的親兵全都派出去追敵了。
孫策獨自一人追敵,然後遇上了另一個獨自一人追敵的虞翻。
當地草木茂盛,虞翻擔心敵人埋伏會讓孫策遭遇不測,於是要求孫策:
“名府持弓在後,虞仲翔持矛在前探路。”
然後順利平定了山越。
如果因為虞翻出手次數不多而忽略了他過人的武藝,注定是要吃大虧的。
魏延在戰場上殺得興起,趙昂和戴淩要逃走自然是要躲開對方的。
很快他們就脫離了大部隊,身邊僅有十幾名騎兵。
虞翻瞅準時間衝了過去,劉禪借給他的駿馬坐騎自然是全軍最好的馬,很快就貼了上去。
他先是將長矛夾在腋下,用諸葛連弩射殺了好幾人,敵人這才反應過來。
魏軍的一名親兵主動減速貼過來,要與虞翻搏鬥。
虞翻直接將諸葛連弩當成投擲武器,瞄準了對方的後腦勺就扔了過去。
砸得還挺準,那人身體一僵從奔馳的馬背上摔了下去。
然後便是兩名親兵一起過來,結果被虞翻長槍舞動,拿了雙殺。
眼見著就要追到城下,進入敵人射程範圍。
虞翻情知不能儘全功,便將長矛一扔,抽出石斧。
照著前方一個衣著不凡的騎手的佐劑砸去,斧刃直接砍在馬屁股和大腿交接處,登時泵出鮮血。
馬匹癱倒,騎手直接摔下來滾了好幾個圈。
虞翻將他抬上馬屁股的時候,此人已經奄奄一息。
後經過俘虜確認,此人便是戴淩。(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