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不打算親自去過河西走廊,也不需要他親自去,再往西打就到西域了。
打是能打,但沒必要把大軍主力開過去。
靠馬超他們這一偏軍一路平定到敦煌就夠了。
而且現在後勤的消耗太大,深入武威後,補給線又拉長了很多。
如今從漢中運出來的糧食再轉運到前線,已經是十不存一的巨大消耗了。
之後若是前線不出現問題,需要支援的話,他便會帶著這支部隊回廣魏、天水一帶。
目前他們已經開始隔三差五的宰殺牲畜取肉了。
一路繳獲的幾十萬頭牛羊牲畜雖然多,但考慮到俘虜的那麼多畜牧人口,也不能宰殺的太過放肆。
因為三種胡的肆虐,周圍漢人的鄉村基本上都無了。
這也讓宣威城裡囤積了大量糧食,雖然現實很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
所以隻要攻取宣威城,漢軍的補給便不是大問題。
撤軍,一方麵是節省消耗,另一方麵則是要去應對一下蠢蠢欲動的先零羌。
他們打起來的是大漢的旗幟,自然而然的繼承了與先零羌百年互相攻殺的仇恨。
劉禪知道,這些先零羌一直在磨刀霍霍,時刻關注著自己。
一旦他們聽到漢軍戰敗或者受挫的消息,極大概率就會起兵攻擊自己的後方。
先零羌雖然衰落,但是根據探子得到的情報顯示,他們依舊擁有著出動五千胡騎的實力。
而且不能將先零羌當成一個單獨的個體來看,說不定匈奴人會趁機摻和一手。
這樣的話,他們能出動的胡人騎兵數量就不可預測了,甚至上萬騎都有可能。
目光放的更長遠一些的話,劉禪則是需要考慮如何好好治理一下涼州了。
對於漢人的治理還好說,有完整的規章製度,諸葛亮做得非常完美。
編戶齊民,組織屯田,隻要掌握住人口,朝廷便能完成收稅工作。
但是對牧民的收稅就非常麻煩了。
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一般是以上貢代替收稅,至於上貢的數目也是由上貢者自己估摸。
稅收手段落後,而且還讓王朝對遊牧群體的掌控力非常弱。
一定要將對牧民的稅收製度建設起來,讓後世的君主看到掌控牧民的好處。
他們才不會被佞臣忽悠瘸以至於搞出放棄邊區領土的神經操作。
對牧民進行稅收這方麵,劉禪也較難從曆史中尋求借鑒。
第一個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政權是北魏,然而他們的文臣武將百官是沒有俸祿的。
因為草原遊牧政權,沒有稅收概念也沒有財政觀念隻有上貢觀念。
給彆人封個官位,讓他自己去搶。
搶到的東西就是他的收入。
然後掂量掂量給皇帝(其實是大汗)和其他上級上貢一部分,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啦。
他們不把國土看做領土,而是當做狩獵場。
上麵生存的百姓也不是他的子民,而是他們掠奪的對象。
稅收改革,才是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碰到的真正難題。
儒生們編寫的史書過於強調禮製改革,有些舍本逐末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