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蜀中、荊州各大士族家裡的私史互相印證。
能夠確切編撰的史料也就能追溯到漢元帝時期。
而曹魏這邊,幸虧蔡邕從小就要求蔡蔡文姬背誦文稿。
曹操將蔡文姬從匈奴人手裡贖回來,很可能也有這方麵的考慮。
曹操當初問蔡文姬“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
蔡文姬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保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隻有四百餘篇。”
然後蔡文姬便憑著記憶將這僅剩的四百餘篇都給默寫出來。
因為已經沒有實物對照,哪怕蔡文姬就算默寫有什麼錯誤也無人知曉。
就是這剩下十分之一的書稿,拯救了中原一半的文脈。
趙雲派出一部分漢軍護送他們西行,同時掃蕩了弘農周邊地區,做好隨時接收此地的準備。
夏日炎炎,此時的關中戰火已不複燃。
自吳懿領兵掃蕩至粟邑、洛水之間擊敗最後一支流寇,收降男女八千餘口。
此後,關中大地上基本上沒有反對漢朝廷的旗號了。
洛水有兩條,這條是陝地洛水,最後彙入渭水。
吳懿沿著洛水回軍的時候,關中各郡縣城池全都收回漢軍控製之下,各地官府也都開始運轉。
招撫流民、清丈田地,編戶齊民的工作已經有了十分完善的章程,按照程序進行基本不會出現什麼錯誤。
唯一的問題是關中官民百姓都需要朝廷賑濟,否則就要鬨災。
劉禪將大軍中的五萬精銳帶走去打仗,這也需要從關中以外的地方調撥後勤糧草。
故此,諸葛亮一邊治理關中,一邊也在節省關中耗費。
大量的兵馬在關中剿匪的過程中,也在不斷被重新整編。
並沒有成立新的關中軍團,而是將所有兵馬都整編到中央指揮之下。
張飛的隴右都督、魏延的漢中都督都撤銷,僅保留吳懿的關中都督。
都督一職本就是在有需要的時候設置的臨時崗位。
隴右地區的各條道路皆在修建,交通已經大為改善,中央對地方的控製正逐步加強。
而漢中,如今已經不是邊防地區,故而也不需要再設都督。
至於庲降都督,至少三十年內不會裁撤。
因為需要迅速的處理當地多民族問題,以及開發雲南甚至南海沿岸,這些都不是一時之功。
整體上關中的軍隊是在進行著有序撤離分散安置。
有的回漢中或蜀中休整,有的回了涼州,還有不少留在了關中。
一些部隊番號裁撤,一些則是財政傾斜儘快補充。
隻在各個城池、關口、和要害地方留有必要的防範力量。
大量的輔兵、民夫被解散,部隊從征戰狀態轉入駐紮狀態,民事官員開始主導地方事務。
其中,不少有功將士,或者表現突出的輔兵紛紛將自己的戶籍改成關中。
因為劉禪事先軍功授田的承諾。
除此之外,劉禪還掏出了一個恐怖的利刃——攤丁入畝。
廢除徭役,官府雇傭勞力進行工程建設。
保留兵役,參軍是每個大漢子民應儘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