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是趕緊回去休息,準備為第三場的考試準備。
畢竟第三場便已經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他們要進行切切實實的身體考核。
建興元年二月十五日,好多士人覺得休息時間完全不夠的情況下,第三場考試召開。
這一次,文武舉便是分場合考試了,其中文舉是在城東的長安駐軍營地考核。
而武舉則是在城南上林苑舊址的羽林軍營地考核。
首先進行的是體能考核,文舉士人進行輕裝越野跑,武舉士人進行負重障礙越野跑。
文舉考核單純的是考驗基本體能,而武舉士人則是要無限模擬行軍打仗的時候,後勤輜重不足,缺少馬匹的情況,進行遠程徒步作戰。
他們將在城東軍營、上林苑周邊劃定的路線分彆進行這場考試。
考試時間定為兩個時辰,也就是一個上午的時間。
和終點都很明確的擺出來,考生憑借自己的能力爭取名次。
每個名次都對應從高到低的一個分數。
除了排名賦分之外,時間也是一個參考因素。
規定時間之後還沒有完成的,將會統一賦個非常低的低分然後結束考試。
文舉考生隻需攜帶乾糧和水,並無其他要求。
但是武舉生在起跑前,則需要按照一名漢軍正卒的負重進行規範行軍。
一整套的附著鐵片的布衣軍裝,攜帶長矛,腰佩環首劍。
背負口糧、食水,還有一些輔助裝備等等,一整套裝備下來,約為二十六七公斤重。
沒有進行過一定體能訓練的一般人,想要完成這樣的考驗,是需要挑戰自己的人體極限的。
整場考試的路途從開始到結束,每個地方都有軍隊裡的騎兵進行監督,沒有實現死角。
想要進行近道,或者用其他手段作弊的,都會被嚴陣以待的騎兵給當場拿下。
跟先前的處理方式一樣,這些監考的士兵若是抓到一個偷偷減少負重或者抄近路的作弊者,便能按照一個斬首軍功獲得豐厚獎勵。
隨著主考官一聲令下,考生們邁著堅定的腳步踏上了自己的前途之路。
他們此時此刻,深刻的感受到那句‘路在腳下’。
也是因為有難度,他們更加對此次考試重視,繼而會對科舉出身更加重視。
說實話,此次科舉一下子接近四千人參加報名考試,儼然都能成軍了。
自古以來,哪有如此盛大的選官盛事。
可想而知,隨著將來越來越多的地方被光複,恢複和平。
之後朝廷若是再次舉辦同類考試,人數必然再創新高。
一旦以後大量的文臣武將都是靠著科舉上位,他們天然就會看重自己的來路渠道。
到那時,他們瞅著這些勳貴家族的子弟,沒有經過重重考驗,不知真才實學如何。
僅僅是靠著長輩的門蔭,靠著祖先的功勞吃老本,有什麼值得吹噓的?
當階級差彆大的時候,你拚爹我們隻能低頭,因為比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