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作為一國之君的劉禪,其目光自然不可能僅僅局限於北方戰場之上。
如今,隨著大軍成功將晉陽城重重圍困,北疆的戰局已然趨於明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邊的戰事基本上已無太大壓力可言。
且看河東、上黨、樂平全境、河內西南部三分之二的繁華區域,以及西河的南部和太原郡的南端,皆已重歸朝廷的有效統治之下。
尤其河東、河內與上黨三地建立起了相對完備的統治秩序,或者原本就有著良好的治理根基。
正因如此,這些地區完全有能力承擔起大軍一部分後勤保障的重任,從而使得朝堂的壓力也得到了顯著的緩解。
在這種形勢下,劉禪自然而然地能夠騰出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國家的其他方麵。
畢竟,身為堂堂天子,他肩上所擔負的責任無比重大,日常事務繁忙異常,而且必須時刻保持高瞻遠矚的視野,統攬全局,以確保整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暫且不提那關中之地尚有諸多事宜亟待解決,單是那堆積如山的政務便需花費不少心力去妥善處置。
更何況,在揚州眾多狂妄不羈、肆意妄為的武宗們仍在江東一帶興風作浪。
儘管當前孫吳政權對於季漢政權所構成的威脅已大幅縮減,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未來數年之內,江東地區恐怕難以迅速恢複往日的穩定與安寧。
然而,孫吳政權對於江東本土所構成的威脅卻是與日俱增。
究其原因,一方麵在於他們無法從外部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不僅如此,還遭遇了一係列慘痛的失敗。
另一方麵,則是由於需要調集大量的力量以平息內部此起彼伏的叛亂。
麵對如此緊迫的局勢,孫吳政權急於止住不斷擴大的損失,於是乎不得不采取極端手段。
對內實行橫征暴斂之策,這無疑嚴重地觸犯到當地士族豪強們的切身利益。
在此種情形之下,劉禪想讓江東更混亂一些。
欲促使江東的士族豪強以及山越勢力攜手合作,共同對抗孫吳政權。
為此,劉禪決定派遣得力之人前往江東地區展開一場心戰。
這些使者將運用各種誘人的空頭支票,不遺餘力地拉攏當地的士族、豪強以及山越集團。
向這些勢力許下種種承諾,如賜予高官厚祿、授予響亮的頭銜名號,給予一些表麵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實際上並無太多實際價值的利益好處。
目的便是要挑動起這些勢力內心深處的欲望之火,使其心甘情願地充當大漢一方的馬前卒,與孫吳政權展開激烈的爭鬥。
而且,劉禪深知這場狗咬狗的好戲一旦開場,就必須要讓雙方鬥得愈凶愈烈才好。
因此,他嚴令手下使者務必煽動各方勢力全力出擊,狠狠地撕咬孫吳政權,不得有絲毫手軟留情之處。
隻有這樣,才能讓身為大漢天子的自己感到稱心如意。
而那些人,想必也都心知肚明其中利害關係,清楚唯有拚儘全力與孫吳死磕到底,方有可能獲得夢寐以求的榮華富貴。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孫權與孫登皆安然在世,這二人無疑成為了吳國政權穩固運行的秩序核心所在。
儘管吳軍在前番戰事中遭受重創,實力大幅削減,但那些士族豪強以及山越部落若是妄圖趁機滋事生亂取勝,恐怕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