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禕坐直身子,給陳震的茶杯裡續上水,一臉正色地解釋道:“孝起兄,長安收複固然能成為咱們最大的籌碼,但不代表其他戰果不是籌碼,無非是籌碼輕重的問題罷了。
楊使君此番領軍東進,在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內就取得了斬俘萬餘人、奪城五六座的巨大戰果,我軍戰力之強,世所罕見,相信魏吳兩國的有識之士一定會有所震動。
且把這次勝利和之前兩次北伐結合起來看,自丞相率軍進駐漢中以後,王師征伐無往而不勝,連戰連捷,勢不可擋。
明日談判你我就可挾著這股氣勢威逼東吳做出讓步,所以孝起兄你說這次關中戰事獲勝算不算是一個好消息?”
“哈哈,這當然是個好消息。文偉老弟,還是你看得透徹啊。”陳震恍然大悟,翹起大拇指讚道。
費禕微微一笑,謙道:“孝起兄過獎了。”
“那明天上午,你我該如何行事?”
費禕沉吟片刻,回道:“明日咱們一定要把氣勢做足,絕不能露怯。另外,前番幾次談判都隻應允孫權晉升國主,這回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稍稍漏些口風,如果東吳有所讓步,那咱們也順勢亮出第二道底線。”
“某明白了。”陳震若有所悟,點了點頭。
之後,二人又針對明天談判的細節商議了一番,待所有關竅都敲定妥當方才各自回去歇息。
翌日上午,費禕和陳震來到東吳鴻臚寺官署,諸葛瑾、陳化、裴玄三人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眾人敘完禮節,相互寒暄過後,便開啟了今天的談判。
諸葛瑾輕咳一聲,首先開口:“文偉、孝起,前次你們提議由貴國皇帝陛下封我家大王為國主,我家大王得知後是怫然大怒,我東吳與貴國是平等相交的盟友,豈有自降身份接受貴國皇帝陛下冊封的道理?
況且那國主之號曆朝曆代皆聞所未聞,我家大王英明神武,乃當世英雄,豈能受此不倫不類的稱號?是以這個條件我東吳斷然不能接受,還請二位不必複言。”
“子瑜將軍此言差矣,你我兩家雖是盟友,可地位並不相等。曹丕篡位,漢統衰落,昭烈皇帝身為高祖苗裔,值此國難之際順天應民,繼承大統,於西川再興漢室,誠可謂天命昭然。
傳至我主,選賢任能,兩次北伐,逆賊膽寒,時至今日,雍涼二州業已收複大半,足見漢室粲然中興可望。
吳王父兄兩代皆是漢臣,吳王自己也曾食漢祿多年,當此漢帝掃清八荒、一統四海之際,吳王受封國主亦是順理成章之事,又如何會辱沒吳王的英名呢?”費禕當即反駁道。
陳化道:“侍中所言非是正論,曹丕代漢固然是篡位之舉,但仍是孝湣皇帝下詔禪位所致。夫人君者,萬民之宗主,至誠至德至信,金口玉言,言出如山,既是親口承諾禪位,又豈有反悔的道理?
禪位已成,神器更易,漢室天命不再,宇內實為無主。貴國先帝雖是漢室宗親,可並非光武皇帝直係子孫,帝業益州固是理所應當,然所立之國已非炎漢正統。
我主的確曾是漢臣,可如今炎漢已亡,我主統領三州之地,仁義愛民,得到百姓擁護,登極稱帝實屬光明正大,貴國身為盟友,理應祝賀才是,何故百般阻撓,這豈非毫無道理?”
陳化是汝南名士,博覽群書,氣質剛毅,眼下官居東吳九卿之首太常,又因他曾在數年前出使過曹魏,在與曹丕的爭辯中不落下風,很是漲了一番東吳的國威,這才被孫權看重,奉命與諸葛瑾一道和漢使談判。
至於裴玄乃是吳國的大鴻臚,管的就是外迎朝聘,他參與談判更是理所當然之事。
費禕和陳震對視一眼,均想這陳化果然言辭犀利,一上來就否定季漢的正統地位,若不將他這一番話駁斥回去,後麵談判怕是難以繼續。
“太常此言未免有些歪曲事實、強詞奪理了吧?”陳震一臉嚴肅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