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久未開口的太尉華歆站出來對蔣濟反駁道:“蔣尚書此言差矣,既然說不上來緣由,又何以斷言周魴歸降有蹊蹺。
況且大司馬已對此事探察許久,周魴在信中所透露的軍情機密都得到了驗證,足見此人棄暗投明之心。我大魏若不接納,豈非失了遠人之心?
至於深入東吳腹地也是應有之義,豈不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要想獲得戰果,豈能一點風險都不敢擔?一旦我大魏收複鄱陽郡,那東吳腹地就儘在我手,縱然這一戰不能一舉滅吳,料想孫權等輩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說著,轉過身子,又對曹叡說道:“陛下,東吳一滅,西蜀豈能長久?此千載難逢的良機,我大魏絕對不能錯過。東吳所恃對抗上國者無非水師耳,其陸戰絕非王師對手。
若是有了鄱陽郡這個江南據點,我大魏精兵就可源源不斷地渡江南下,到那時我大魏可從容選擇東取江東還是西攻荊州,此不世功業之基,還望陛下察之。”
曹叡微微點了點頭,正欲說話,又見尚書令陳矯出班奏道:“陛下,華太尉說的有理,正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周魴既然有心歸降,我朝當傾力接納,不該無端懷疑東吳士人投效的誠意。
且這些年東吳眾官歸降我朝者不說多但也不算少,前兩年的韓綜就是現成的例子,足見孫權不得江南人心久矣,依大司馬抄送的周魴書信所言,此人歸順也在情理之中啊。”
又見一位重臣出言支持發兵,曹叡終於下定決心,朗聲說道:“朕意已決,允大司馬所請,發兵南下接應周魴。”
“臣等遵旨。”群臣躬身應道。
蔣濟雖仍持反對意見,但見大多數人支持出兵,而他自己又無過硬的理由,隻好輕輕地歎了口氣,跟隨眾人躬身領命。
既然決定了出兵,下麵就該商議進兵的方略了,此刻魏國朝堂上若論何人精通軍計,當首推侍中劉曄。
劉曄似乎也自覺當仁不讓,於是第一個出班奏道:“陛下,大司馬麾下雖有兵馬十餘萬,但隻揚州一路未免有獨木難支之嫌,且一路大軍,孫權應對起來也較為容易。故臣以為當以三路大軍南下,以雷霆之勢壓向東吳。
若戰況大利,則趁勢一舉滅吳,若戰況中利,則尋機大破吳軍,若戰況小利,則接應周魴收取郡縣,若戰況不利,我軍亦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路大軍,是哪三路?”曹叡興致勃勃地問道。
劉曄道:“陛下可命驃騎將軍司馬懿領兵取江陵、豫州刺史賈逵領兵向東關,再加上大司馬曹休率大軍往皖城進逼。
如此東、中、西三路大軍相互接應、同時進發、必讓吳軍首尾不能相顧,再加上周魴作為內應,孫權陸遜縱有呂望之才,也將難以抵擋,定遭敗績。”
“善。”曹叡越聽越激動,忍不住起身問道:“此計甚妙,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也再無其他良策,遂躬身應道:“臣等附議。”
“好,既然如此,就依劉侍中所言即可擬詔,命大司馬曹休、驃騎將軍司馬懿、豫州刺史賈逵集結兵馬、伺機南下。”
隨著曹叡的詔書下達,荊州、豫州、揚州三地的魏軍開始集結往宛城、西陽、合肥三地集結。
如此大規模的兵員調動,自是瞞不過東吳的細作,早有探報飛馬送向武昌,孫權陸遜君臣得知後曉得詐降之計已成,同樣開始調兵遣將,準備施行下一階段的計劃。
於是,大江南北雄兵雲集,又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