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路大軍慘敗而回,使得另外兩路大軍也不得不撤回了駐地,這就表示曹魏精心籌備數月之久的伐吳戰事以失敗告終,而該如何善後成為了擺在曹叡麵前的首要問題。
如此大事非他一人所能決斷,必須得與公卿商議,因此當他收到戰報之後就第一時間傳召一乾重臣迅速進宮,就連已經年近八十、久不上朝的鐘繇也被他叫了來。
“再派人去催。”曹叡焦急地吼道。
黃門令連忙應道:“諾。”剛出殿門,就見陳群、華歆攙扶著須發皆白的鐘繇拾級而上,後麵跟著孫資、劉放、劉曄、蔣濟等人。
群臣俱皆到齊,入殿參拜:“臣等見過......”
“好了,都免禮吧。”
曹叡袍袖一揮,止住了眾人行禮。群臣見狀,明白皇帝這是因戰敗而著急了,遂趕緊各自落座。
“想必眾卿都已曉得,我東路大軍在皖城被吳軍打得大敗,吳賊一路追殺,兵士軍資損失慘重,幸得賈逵的中路軍接應及時,大司馬他們才沒有全軍覆沒。
如今我三路大軍都已退回宛城、西陽、合肥,伐吳之役算是以敗局結束。
我大魏堂堂上國竟在一年之內連敗於西蜀、東吳,國威淪喪至此,必遭四方逆賊恥笑,朕有負太祖、高祖之托,有負天下百姓之望啊!”曹叡痛心疾首地說道。
聽到皇帝罪己,鐘繇等人趕緊離座請罪:“臣等萬死!”
“陛下何過之有皆是臣等無能,才致陛下受辱於吳蜀二賊,臣等失職失責,還請陛下降罪。”作為魏國名義上官位最高的大臣,鐘繇此時必須有所表態。
為了朝廷的顏麵和皇帝的威望,群臣怎麼都不能讓曹叡對戰敗負責的,皆附和著鐘繇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見眾人如此自覺擔責,曹叡很是滿意,因戰敗而引起的怒火也不由地消散了幾分。如今問責的調子已經基本定下,是該議一議具體的處置方略了。
“眾卿,大司馬和賈逵都有奏表呈來,二人雖在表內都有請罪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互相彈劾,汝等都看看吧,朕不是知道該如何處置了?”
說完,曹叡給一旁的黃門令使了個眼色,黃門令會意將禦案上的兩封奏表分彆遞給了左下首的鐘繇和右下首的華歆。鐘華二人迅速看過又各自遞給了下首的陳群和劉曄。
不一會兒,群臣皆已傳閱完畢,均想此事不好處理。曹休在奏表中指責是因為賈逵的中路軍走得太慢才導致自己獨木難支被吳軍合圍擊敗。
而賈逵則說此次伐吳之所以兵敗就是因為曹休誤信周魴中了吳人的詐降之計,這才致使東路兵馬孤軍深入險地,從而被以逸待勞多時的吳軍擊敗。
二人雖是因為個人恩怨在互相指責,但明眼人都知道賈逵的話是對的,戰敗的主要責任就是在曹休身上,若非他立功心切中了周魴的詐降計,魏軍是不會輕易落入吳軍的圈套裡去的。
儘管曹休很明顯是在甩鍋,然而他身為大司馬,位高權重,又是宗室大將,身份尊貴,朝廷是不能輕易降下重責的。
況且在場諸人皆是聰明之輩,一看曹叡的語氣和態度就知道自家皇帝的意思還是想保住曹休,不會對其施以重罰的。
然而不能問罪曹休也不代表就要將責任推到賈逵身上,此戰若非賈逵救援及時,東路大軍恐怕還有遭受一波沉重的損失,因此賈逵非但無過反而有功,朝廷若是獎罰不明,會寒了功臣之心的。
隻是不歸罪於曹休和賈逵,此次兵敗的責任又該推到何人身上呢?
鐘繇等人雖都是才智過人之士,但麵對如此棘手的難題,一時之間也沒有好的法子,隻得埋首深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