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讓提督起身後,門衛前來報告道:“陛下,巴士拉的長官正在營地外等候,請求覲見。”
他一揮手讓提督回去繼續工作,並帶著一眾隨從走出營地,騎在馬上接見一眾前來覲見的巴士拉官員和權貴,並隨他們進入市區。
巴士拉的人口雖不及巴格達,但經濟活動卻同樣發達,周邊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讓其能夠擁有豐富的物產,糧庫充裕,是農產品出口地。同時坐落於阿拉伯河河岸的她又是兩河流域唯一的海港,來自海上的貨物無一例外地需要途經此地,這樣的集中不僅養活了一批以貿易為生的市民,還方便稅吏對貿易貨物征稅,減少管理成本。
雖然印度洋的戰火燒的正旺,可港口內依然停泊著超過一百艘大小不一的商船,冒險跨洋而來的印度商人依靠翻譯或是帶口音的阿拉伯語向本地商人介紹著貨物。
為了給商港提供保護,岸邊正在施工修築數個炮台,但由於這裡深居腹地,目前幾乎遭受不到什麼威脅,炮台的規格並不比得上霍爾木茲、馬斯喀特或是果阿。
同時這些印度商人在巴士拉的港口接觸到了新鮮事物——來自也門的商船運來經過簡單處理的咖啡豆,經過本地咖啡館的處理後變為一種飲料。
在國內推廣咖啡完全出於易卜拉欣個人的愛好,在成熟的商貿網絡運作下,伊朗的各大城市都有條件出現咖啡館。經過這幾年的傳播,新飲料得到了宗教界和市民的廣泛認可,恰好作為咖啡產地的也門被納入統治,壟斷咖啡貿易的底萬見狀下令持續擴大種植以獲取更多的專賣收入。
經過嘗試後,一個印度富商決定將咖啡豆帶回次大陸去,如同在阿勒頗和布爾薩的伊朗社區偶然見到這些“伊朗”特產的敘利亞和奧斯曼商人一樣。
易卜拉欣自然是無從得知這些外國商人具體是如何迷上這一新成癮品的,但賬單上專賣收入的增加和海關稅吏的統計能明顯地讓他看到銷路在拓寬。
對於印度商人來說,伊朗市場的變化不僅如此,伊朗與印度各地之間的總貿易額在增加,可一些貨物的進口額卻要不進反退了——例如蔗糖。
隨著伊拉克沼澤和胡齊斯坦種植園的複興,甘蔗產量的回升帶動了本地製糖業的複活,原先印度蔗糖正是因為這一缺口而在伊朗大行其道。
儘管如今的伊朗還需要大量從印度輸入蔗糖以滿足本國需求,但一些消息靈通的商人已經發現巴士拉周圍正在擴張的甘蔗種植園,更多來自東非的奴隸被賣來勞動,如今的芝津人主業並非是給土壤排鹽,而是伺候甘蔗地或在製糖作坊從事最為繁重的體力活。
咖啡和蔗糖還僅是巴士拉港貿易的冰山一角,易卜拉欣從本地行會所獲取的利潤遠不止這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