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的慶功宴,天子啟表現得非常歡愉。
與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兩大功臣:周亞夫、竇嬰二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
之後又叫上了故丞相、現任太子太師申屠嘉,借著酒勁拉過劉榮的手,便將自己的太子儲君,毫不遲疑地交給了三人。
――放手教!
――不聽話就打!
――不必有所顧慮!
對於老爺子喝嗨之後的‘狂語’,劉榮隻能苦笑扶額,又不得不配合著擒起恭順的微笑,向自己的太子三師行了超低配版拜師禮。
與此同時,受邀參加這場慶功宴的朝臣百官、公侯貴戚們,也終於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不知不覺間,天子啟就已經為劉榮,營造出了相當豪華的勢力。
便說劉榮的太子三師;
太師申屠嘉,開國元勳最後僅存的碩果,自有漢以來,第一位從丞相的位置上‘正常退休’,活著達成‘軟著陸’成就的上一任丞相!
太保周亞夫,開國元勳之後,同時也是如今漢家最拿得出手的將領、毋庸置疑的軍方第一人,更即將成為漢家的下一任丞相!
太傅竇嬰,當朝太後族侄,竇氏外戚最傑出的新生代俊傑,同時又是名揚天下的‘大儒’,更憑借平定吳楚之亂,多了個‘大將’的斜杠身份。
或許會有人說了:吳楚之亂得以平定,明明是梁王劉武在睢陽主戰場正麵抵抗,太尉周亞夫奇襲敵後,一舉奠定了勝勢;
反觀大將軍竇嬰,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到任何一場戰鬥當中,甚至連吳楚叛軍的影子都沒看到。
這也算有功?
頂多算無過吧~
但實際上,與絕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所不同:此番,竇嬰因‘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功勳,而得封為侯,並非是沾了外戚身份的光,才被天子啟放水恩封。
――對於竇嬰的平亂之功,如今朝野內外,都是非常認可的!
究其原因,並非是漢家的朝臣、貴戚沒有風骨,而是事實確實如此。
在數十年前,太祖高皇帝劉邦曾問韓信:依照寡人的能力,可以率領多少兵馬?
淮陰侯韓信答:二十萬!
劉邦聞之不喜,再問:怎麼隻有二十萬?
韓信說:大王能帶領二十萬兵馬,已經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兵家大才了;
自文王立周國祚以來,凡八百餘年,能率領二十萬人的將領,卻不超過十指之數。
如今天下,便是能率領十萬人以上軍隊的將領,恐怕也沒有多少。
――我漢軍,除了臣和大王,有呂澤、周勃、樊噲、酈商、彭越等人;
――楚軍,也不過是項籍、龍且、英布等寥寥數人。
至於能率領二十萬人的,如今天下,除了臣和陛下,恐怕也就隻有那項籍了……
聽了韓信這話,劉邦心裡稍微好受了些,尤其是聽韓信說:項羽也隻能率領二十萬軍隊,劉邦更是全然沒了怒火。
而後,便是劉邦多嘴問了一句:那你能帶多少兵馬?
韓信答:多多益善!
越多越好!
再多兵,我都帶的過來……
這,便是後世人耳熟能詳的典故: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了解過這個典故,再來看竇嬰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過程中的‘功勞’,恐怕就不會再有人覺得竇嬰,是靠劃水混了個徹侯之爵了。
――此番出征平亂,竇嬰麾下兵馬數量,是二十萬!
――恰恰是當年,韓信認定的太祖劉邦領軍的極限兵力!
在兵仙韓信眼裡,霸王項羽、太祖劉邦,都最多隻能率領二十萬人的軍隊,再多,就要讓軍隊脫離掌控,無法如臂指使了;
而此番平亂,竇嬰率領二十萬關中兵馬――雖然寸功未立,但在這個通訊手段極其匱乏、軍事調動指揮極其困難,兵馬調動極其考驗將官水平的時代,竇嬰能把二十萬人有條不紊的開出函穀,再重新拉回關中,就已經足以證明自己的軍事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