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事官遵西夏皇帝李乾順旨意,惶恐退出禦書房,傳旨給宣事官道:
“陛下旨意:急詔溥樂城來使,火速入宮麵聖。”
宣事官跑到皇宮東門外,宣起西夏皇帝的聖旨……
………………
溥樂城來的二十名費聽氏子弟,以及從折薑會和萌井防線選出的十名逃兵敗將的代表,都沒有想到,他們居然全部被邀請進宮麵聖。
他們因身處在這高大莊嚴的皇城內,又站在了大夏國真龍天子所居住的皇宮外,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是第一次進京,無形之中,他們感覺到了強大的威壓。
此時,他們緊張至極。
甚至,他們中的很多人,自打一進入這西夏京城——興慶府,就開始緊張起來。
西夏京城興慶府,建都已經有百年了。
早在公元1017年,黨項首領夏王李德明,深感當時的王都靈州是一處四戰之地,無依無靠,一直想尋找一個安全之所。他想把王都從靈州遷到擁有天險的懷遠鎮。
西夏的懷遠鎮,西麵有連綿的賀蘭山,宛如一條黑龍橫亙西邊;東麵有滔滔不絕的黃河天險,北有大漠,南有蕭關,形成天然的安全屏障;何況民間還有“賀蘭山有潛龍出沒”的傳聞,此地富有帝王之氣,正是建都的理想之地。
夏王李德明,雖然本是黨項拓跋氏的後人,但是他心中對漢家文化,有及漢家的皇城仰慕已經久,可是,他卻無法在黨項族的“野蠻”人中,找到會建都城的人才。他便選用漢族大臣賀承珍,負責督造都城。
賀承珍為了新都城的修建,曾一年兩次借出使大宋之便,到大宋的都城開封汴京觀摩和汲取大宋京城的建築特點,並在修建西夏都城的過程中加以創新。
最後,賀承珍回到懷遠鎮,“督率役夫數萬”,曆時數年,終於在公元1020年,把一座嶄新恢弘的都城初步建成。
十八年後,即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興州升級為興慶府,並在那裡擴修宮城,營造殿宇。之後又多次大興土木,使西夏皇城、宮殿的建築規模和水平,堪比大宋的都城汴京。
西夏都城興慶府效仿大宋都城汴京建造,呈“回”字結構,城周廻一十八裡,城牆高三丈五尺,並甃以磚石,四周皆削……
而大宋都城汴京城的周廻,才二十裡一百五十五步。
……
此時,宣事官命令二十名費聽氏子弟和十名敗軍逃兵代表,把彎刀弓箭等武器,都交給皇宮的守衛處暫存,然後他又讓衛兵對他們搜身,確定即將要麵聖的每個人的身上都沒有私藏長兵短刃後,他便小跑著引眾人入宮麵聖……
邊送軍情緊急,皇帝李乾順想親自詢問宋軍犯邊的詳情,從溥樂城而的這些人強忍著在馬背上一天一夜未睡的困倦,拖著疲憊的身體,跟隨著宣事官的後麵小跑進入巍峨的皇宮,來到禦書房外。
他們被宣事官帶到禦書房外的報事官前麵,經過報事官入內通稟後,他們才被宣入內……
二十名費聽氏子弟和十名敗軍逃兵代表,皆是戰戰兢兢,趨步入內,行叩拜大禮……
西夏皇帝李乾順,今年三十九歲。他有一多半的漢人血統,其母親昭簡文穆皇後梁氏,以及其祖母毅宗的皇後梁氏都是漢族人。
李乾順因其父皇李秉常早逝,早在三十六年前,即在他年僅三歲時便登基了,成為西夏的皇帝。當時,因其年幼,由其母後梁氏一黨專政。
梁氏統治西夏期間,朝政**,軍力衰弱,大宋數次趁機來攻,夏軍屢戰屢敗。
自幼胸懷大誌、雄才大略的李乾順,看到了梁氏一族把持朝政,把西夏弄得烏煙瘴氣,他在自己16歲時,即永安二年,便滅母後梁氏一族而親政。
李乾順自從親政之後的這二十三年間,他整頓吏治,確定了君主集權的體製,結束了西夏之前曆朝所出現的外戚貴族專政的局麵。
李乾順愛好漢族文化,在國內廣為傳授漢學,培養官員。仿照漢製,按照資曆任用官員,對文學優長者,特加獎擢。
他還頒布官階等級的封號,除皇帝及帝位繼承人外,分為七品。西夏的政治製度仿照漢家王朝,已經日臻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