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前前後後都是拖雷在操辦。
在蒙古人至今仍顯粗疏的統治體係裡,要維持這個計劃的絕密及其困難,而成吉思汗本人,也對計劃的可行性將信將疑。
所以拖雷提出這個計劃的同時,立刻就遠離了成吉思汗身邊,用他自己的一套人馬來推動,以此來保證既沒有泄密之虞,也無需蒙古本部承擔失敗的損失。
當時根本沒人知道拖雷被父汗趕出核心圈子以後在忙什麼,很多人因此對拖雷充滿蔑視。
直到計劃猝然發動,大軍開始隆隆踏出征服的腳步,大家才多多少少地明白了此前伏線埋設之深,了解了前期的耐心何等重要,進而估摸出拖雷在夏國和宋國,究竟投入了多少力氣去經營,
光是在夏國,蒙古軍獲得的物資補給就超過了此前兩次征伐夏國所獲之和。僅在大軍行進沿途,夏人就貢獻出了從黑山威福軍司到卓羅和南軍司的七個監軍司所屬武庫,提供了超過四千套鐵製甲胄和神臂弓、三刃箭等精良武器。
要知道,成吉思汗滅亡克烈部,混一蒙古各部以後,尚未召開忽裡勒台即大汗之位,先自攻打夏國。而到攻打金國之前,他已經把夏國按在地上翻來覆去打了三遍,造成的死傷人數超過夏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以此算來,夏國和蒙古真可謂仇深似海。但拖雷竟然能抓住夏國的黨項貴族與權臣內訌不斷、連續幾代國王得位不正的機會,硬生生把現任的夏國國王逼成了蒙古的合作者。
拖雷究竟安排了多麼龐大而繁雜的朋友圈子,才能做到這程度?
更不消說即將通過的,那些屬於宋國的無數關隘。
蒙古貴族們對宋國普遍不了解,但他們至少知道,宋國是和金國、夏國並立上百年的大國。而且其規模龐大,不下於金國。蒙古軍前幾年對金國的征伐,起初固然是大勝,最後結果如何?
那幾場失敗的經曆,到現在還讓許多人心有餘悸。由此想來,那宋國真不可小覷。
但拖雷竟然能拉攏宋國的高官,讓他親自來拜見成吉思汗示好!這個叫董居誼的宋人可不是普通人,他是負責整個宋國西部防禦的大人物,手底下有十萬兵力,管著一百座鐵一樣的關隘!
這地位放在也克蒙古兀魯思,怎麼也得是個左翼萬夫長吧?那已經是嚇死人的大人物了!
就算他現在卸任,據說後繼者還是他的一黨。他來這裡對成吉思汗屈膝,就代表了南方無數雄關向蒙古人敞開,代表和周國大做生意的宋人,向自己一起發財的夥伴下手。
這樣的事,早前誰能想得到?縱然蒙古大軍在西域滅國無數,也沒見到過大軍不動,隻靠幾人幾張嘴,就引入如此助力的事情!
所有人都為此感到震驚,也由此對己方的勝利充滿信心。
原來從成吉思汗踏回草原的第一天起,沿著大周國境從東北到西南三個招討司的騷擾和戰鬥,都是計劃好的。隨著計劃推進,也克蒙古兀魯思給予大周的壓力是那麼恰如其分,使大周理所當然地認為,能使北疆沿線成為蒙古人一撥撥送命的絞肉機。
更令人滿意的,是大周在這期間,還狠狠清洗了駐在南線邊境的軍隊。比如駐在南京開封府的統軍司裡,那些嗷嗷叫著想打仗的軍人,就有許多被扔去了東海以外名叫高麗的某國。
任何政權所能控製的軍隊數量都是有限的,對邊境的控製也不可能麵麵俱到。所以周軍在北疆的布置有多完整,在海上的控製有多無遠弗屆,他們在南方就有多虛弱。
有誰能想得到,蒙古軍威力無窮的一擊,將會從周國的腹地爆開呢?
這場軍事行動正在急速推進,隨著每天的進展順利,拖雷也每天都得到更多人的讚許和欽佩。
拖雷把下一步的安排一一稟報完畢之後,離開了成吉思汗的宮帳。也不知是為了彌補此前幾年的慢待,還是為了彆的緣由,直到他的馬匹奔馳了裡許,還有人催馬跟從著,或者殷勤地攀談,或者隻作禮貌地送行。
直到拖雷連連擺手,給眾人示意,叫所有人都不要再送。他們才慢慢撥馬回頭,就像羊群分出一股,又合並到一處。
成吉思汗眯著眼,看著自己兒子受到如此尊重,心裡很是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