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複蘇以來,越來越多人棄用電車油車。除了部分未完成義務教育和困難人士靠自身出行有些不便的,還在使用各種電車油車,一般家庭用轎車都早早改成了人力驅動模式。
這玩意搞怪得很,除了那些公共交通工具一時半會還保留著原有形製,私家車這樣的個人車輛已經在聚居區內經曆了數次形製變化。
一開始,其實大家沒啥私家車,大多數車輛都拿去公用了。在前期緊張的聚居區建設告一段落後,少部分家庭通過申請和調配物資的形式獲得私家車,但他們很快就遇上了一個“黴菌”常見問題:哪裡有油?
這年頭哪有油啊,這都是供給“軍”“工”的油,你嫌貴我還嫌貴呢。
聚居區保持軍事強度和工業生產能力,少不了對燃油的需求。過去有全球性的物流運輸網絡,從產油國嘎嘎運就是了(當然,這是得掏錢的),在靈氣複蘇之後,各大產油國與華夏全域斷聯,僅憑華夏自己的油田,整點工業問題不大,扛著軍工也問題不大,但要像過去那樣全方位地“揮霍”式使用,這就指望不上了。
(實際上工業耗能比居民耗能要大很多,不過咱們這忽略這個問題,就當燃油供給剛好不過這條線就行)
能源市場基本是一體的,除非化工用油做原料,在能源領域,燃油價格上去了,電價往往會跟著漲(基本福利性質的供電不在此列,這就是普遍的市民福利)。油車開不起,電車自然也開不起。
在一段時間的變化之後,市麵上跑著的私家車變得……很有曆史感。
該怎麼形容車輛全被改造成人力驅動的樣子呢?尤其是過去馬車、黃包車、腳踏玩具車的版型在等比例放縮後以私家車形製出現在道路上,並正常運行時,李儉覺得這簡直像是在做夢。
家中的壯勞力若要帶家人出行,便帶著家人從高密度居民樓步入預備道,將折疊狀態的“私家車”——不論其形製如何——的機械結構和車殼套上去,自己固定在動力源位置,就能帶著家人在道路上滿街溜達。
為了應對這樣的新形勢,交規幾乎半個月一更新,到現在還沒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還使用私人油車,還朝聚居區裡開,李儉隻能覺得張博學應該是興奮過度了。
“老張,今天什麼喜事,你要把車向區裡開?”李儉對此可沒什麼頭緒。
哥們被部隊拉出去參與作戰任務不是很正常嗎?打贏了也是正常現象,至於興奮成這樣嗎?
“怎麼沒有喜事……你出任務成功不算喜事?”張博學以反問作為回答,聽起來毫無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