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省共和國陸軍省的房頂都快被聲浪掀了,帕拉圖駐圭土城領事大吵一通後剛走,維內塔駐聯省首席顧問又怒氣衝衝地找上門來。
聯省軍方的行動隱秘、迅速而高效,沒有任何征兆。
當駐聯省的維內塔官員得知軍校內等待授銜的維內塔籍見習軍官全部失蹤時,已經是溫特斯他們被帶走的三天之後。
“[維內塔臟話]!你們到底要乾什麼!你們到底想乾什麼!”維內塔駐聯省首席顧問多梅尼科·羅耶拍桌大罵,吐沫星子噴得陸軍省對外聯絡部負責人威廉·巴倫支滿臉都是。
論軍銜巴倫支還比羅耶高一級,但現在是聯省理屈,巴倫支隻得陪笑著安撫羅耶:“稍安勿躁,請聽我解釋。我向你保證羅耶中校,我們陸軍省對此事是真的完全不知情……”
羅耶一拳把辦公桌麵都砸出了裂縫:“你敢說你們不知情?圭土城大大小小的破事都在你們陸軍省眼皮底下,你還敢說你不知情?!”
“真的不知情!”巴倫支誠懇地說“軍令部一手操辦了這件事,把陸軍省也蒙在了鼓裡。事前一點風聲都沒透出來,我們也才剛剛得知此事。”
聯省共和**政、軍令的分離是自獨立之初就存在的痼疾,維內塔軍人隻有一個“皇宮”,而聯省軍人卻有並稱的“省部”。
其他共和國對聯省的隱患看得一清二楚,並引以為鑒。尤其是維內塔,唯恐變成聯省第二,用大量法案苛刻地限製了軍職人員的權力。
但巴倫支這套說辭可騙不了多梅尼科·羅耶。
“你放屁!”羅耶更加怒不可遏:“你們是管不了軍令部,可軍令部什麼時候能把手伸進你們陸軍省裡?!軍校又什麼時候劃進軍令係統了?!你敢說軍校不歸你們軍政係統管?!”
“沒錯,軍校管轄權是歸軍政係統。”巴倫支無奈地說:“可陸軍軍官學院的管轄權是在‘聯盟陸軍總部’手裡啊!”
……
……
馬車在石頭鋪成的固治道上行駛著,車輪磕磕碰碰,略微顛簸。
溫特斯正在闔眼假寐。
木板上的刻痕意味著眾人已經在車廂裡度過了十六天時間,在此期間維內塔準尉們隻能吃梆硬的麵包,喝已經開始發臭的水。
裝滿排泄物的大木桶就放在車廂角落,一路上沒有被打翻簡直是奇跡。
但木桶還是不可避免地散發著惡臭,在通風惡劣的車廂裡和汗臭味混在一起,久久難以散去。
維內塔眾人已經麻木了,他們弄不清楚究竟是自己身上味道更糟糕,還是木桶裡的味道更糟糕。
如果不是因為軍官生的體魄普遍比常人更強健,這漫長痛苦的“旅途”就足以把其中大部分人放倒。
所有人都被折磨得夠嗆,第一天時維內塔青年們還在咒罵,從第六天開始大家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
溫特斯所在的馬車裡有六個人,隻剩下安德烈亞·切利尼還有精力開口。安德烈執著地試圖在鐵板上把鐵湯匙邊緣磨鋒利,磨幾下便沙啞著罵一句。
被關進車裡時聯省士兵搜走了眾人身上的武器,但安德烈偷帶了一把湯匙在身上。
“行了。”安德烈滿意地用手指試了下湯匙鋒利的邊緣:“夠用啦。”
“給我看看?”溫特斯睜開了眼睛。
“喏。”安德烈把湯匙遞給溫特斯。
溫特斯在臉上試了一下,笑著說:“你這東西刮胡子都費勁,就彆琢磨其他用處了”
“夠用啦。”安德烈也嘿嘿笑了一聲:“他們總不能一直關著我們……哼,車門一打開我就殺出去,乾死那群泥巴佬!”
黑暗又傳來了另一個聲音:“好啊,那個日羊佬留給我,非給他胡子都拔了不可。”
維內塔眾人不知道小胡子姓名,根據胡子的特征給他起了個“山羊佬”的外號,罵著罵著這個外號又演化成了“日羊佬”。
大家苦中作樂,車廂裡響起一陣低沉的哄笑。
可是,馬車突然停了下來,車廂裡頓時變得安靜。
溫特斯仔細聆聽著,車外似乎又在更換馬匹。
自啟程後馬車便日夜不停,沿途換馬不換車。能做到這種程度,唯一的可能就是使用了驛站係統。
如果使用了驛站係統,則意味著這次押送不是個彆人的胡來,而是至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官方支持。
每每想到此處,車廂中的眾人便愈發憂慮。
這次更換馬匹用時卻意外地久,準尉們隻感覺外麵變得安靜了下來。被關在車廂裡的他們不知道時間,隻能透過車廂頂上的鐵窗觀察太陽的高度,
然後過了很久,馬車都沒有重新出發。
“不是把我們扔在什麼荒郊野嶺了吧?”安德烈猛然一驚,他使勁拍打著車廂:“人呢?放我們出去!聽到沒有!放我們出去!”
小胡子那張欠揍的臉沒有出現在鐵窗邊,但溫特斯聽到了其他聲音:同學們熟悉的叫喊、同樣在拍打車廂的聲音。
其他車上的維內塔人聽到了安德烈的喊聲,用同樣的方式回應著。
雖然看不到彼此,但準尉們用這種方式確定了共有四輛馬車,從維內塔返回圭土城參加授銜儀式的準尉二十七人全部都在——甚至包括巴德這個聯省人也在。
可是除此之外,準尉們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鐵窗外的太陽落下一次,又升起一次,隻剩下溫特斯還在用湯匙敲擊著車廂。
當已經開始脫水的溫特斯也快放棄的時候,車外響起了腳步聲。
鐵鎖被砸開,車門被劈爛,刺眼的光線讓已經習慣的黑暗的準尉們下意識捂住了眼睛。
一時間看不清東西的溫特斯緊緊抓著來解救自己的人的胳膊,急切地問:“我們現在在哪?”
“在哪?”被問的人十分莫名其妙:“還能在哪?當然是在諸王堡。”
[注:諸王堡htugr,帕拉圖共和國首都,因為傳說古時有七位國王在此地盟誓而得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