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的星辰在拂曉的藍灰色天空中閃爍,灰白色的霧氣在大角河上翻滾盤旋。
若是沒有人類的存在,這一切不過是初冬時分的尋常清晨。
但是寧靜的景象下殺機四伏。
“啵。”
“啵。”
如同魚尾拍水的劃槳聲在河麵回蕩。
俄而,一張羊皮筏子從濃霧中顯露出輪廓,然後是第二張、第三張……
這些羊皮筏子很小,每張僅能載五六人。
五六人之中,兩人滿頭大汗地劃著槳。剩餘幾人則手持角弓跪坐,下半身動也不敢動地四處張望著。
每個人的臉上和眼裡都糅雜著恐懼、興奮和貪婪。
沒有烽火、沒有喊殺聲、也沒有箭矢和鉛彈,八張羊皮筏沒有遭受任何抵抗,順順利利渡過大角河,正式踏入鐵峰郡、狼屯鎮境內。
“甘泉!成功了!”一名年輕的赫德人[石箭]難掩喜色,壓著嗓音對另一名年輕的赫德人說:“兩腿人沒發現你我!”
被稱為[甘泉]的年輕赫德人臉上有一道貫穿鼻梁的刀疤,他壓著嗓音嗬斥出聲者:“閉嘴!”
前者立刻不再說話。
甘泉走到另一名老赫德人身旁,附耳下令:“禿尾!清點人數。吹號,讓剩下的人過來。”
臉上溝壑縱橫的老赫德人[禿尾]點點頭,摸出一枚鹿骨笛,搭在唇邊輕輕吹了起來。
“嗚呦……嗚呦……”
禿尾吹奏的聲音如同鹿鳴,響動不大,但是穿透力很強。
河對岸,另一名年輕的赫德人[青馬]正在焦急地等待。
突然,青馬聽見有鹿鳴聲從濃霧後傳來,便得知甘泉等人已經成功渡河。
“趕馬入水!”青馬立刻跑著、喊著命令奴隸和屬民:“趕馬入水!”
馬群動了起來,兩百多匹馬僅僅小步慢走,那轟隆的聲音也彆想藏住。
“快呀!快呀!”青馬用刀鞘狠狠抽打慢吞吞的奴隸和屬民,三角眼凶光畢露:“彆叫馬飲水!趕它們走!馬不是鹽做的,化不了!快走!奸猾懶鬼!”
初冬的河水冷徹骨髓,馬兒擁擠在一起,不情不願地走入冰涼的河水中。
赫德人吆喝著,揮動長鞭驅趕馬群。
馬群的首領——一匹淺紅色、白鼻梁的大塊頭兒馬子率先遊了起來。
兒馬子不是第一次遊泳。
大角河的河水衝擊著它的結實身軀,兒馬子則拚命呼吸著,胸膛撐得比平時還要大,身體漂浮在水中,脖子和脊背露在水麵上。
其餘馬匹跟在首領身後,分開水流,慢慢地往前踱步,直至四蹄踩不到河床,便開始蹬踏著劃水。
十幾名赫德人分乘三張皮筏,跟在馬群後麵。人人手上都拿著套馬杆和套馬索,以備萬一。
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一匹白額老馬氣力不夠,遊著遊著忽然失去平衡。
白額老馬的身軀不受控製地放了橫,它脫離了馬群,被河水裹挾著衝向下遊。
皮筏上的赫德人緊忙拋出套馬索,然而變故發生的太快,白額老馬轉眼間已經消失在濃霧中。
青馬氣急敗壞,三角眼中怒火熊熊燃燒:“瞎眼的蠢材!彆往前劃!讓馬群斜頂著水流洑水!彆叫水把馬衝走!”
下遊不遠處,剛才過河的八張羊皮筏子又劃了回來。往返過程中這八張筏子不可避免地往下遊漂流了數百米。
白額老馬正好從他們麵前漂過,但是馬兒已經不行了。
劃槳的赫德人無言地看著白額老馬在幽暗的河水中沉浮。
第一趟運人,第二趟運馬,第三趟運馬鞍、武器、盔甲,第四趟、第五趟還是運人。
整整折騰五次,才把百十來名騎手、兩百多匹馬從大角河西岸運到東岸。
這支特爾敦部百夫隊的首領是“赫勒灰”,意為甘泉。
三角眼的青馬和另一名年輕人[石箭]是甘泉的“伴當”,也就是這個微型部落的脫產武士。
其他人都是甘泉的屬民和奴隸,例如老奴隸[禿尾],甘泉還不會走路的時候便被甘泉的爺爺賜給甘泉。
論血統,甘泉的身世顯赫。他的烤火者的大伯父的孫子,也就是烤火者的堂侄。
但是論實力,甘泉手上東拚西湊也不過百十來騎、兩百多匹馬,而且部下有老有少,戰力十分寒酸。
對於赫德人而言,做先鋒是一項極高的榮譽,照例可以多分戰利品。所以按照常理來說,不管怎樣也輪不到甘泉打頭陣。
可誰讓甘泉是烤火者的血親?
烤火者照顧這個沒分到什麼財產的侄兒,讓甘泉做了先鋒之一,並且把甘泉的行軍路線安排在大角河上遊。
鏟子港夜戰後的第二日,甘泉便帶著他的百夫隊悄無聲息抵達了下鐵峰郡的邊界。
從大角河上遊橫渡的難度,比起鏟子湖下遊要容易的多。
甘泉先是尋到一處水流平緩的位置,隨即連夜準備皮囊和木筏,於翌日清晨借著濃霧掩護,成功強渡界河。
甘泉是特爾敦部第一個率部成建製渡過界河的“圖魯科塔”——他暫時還不知道這一點。
[注:圖魯科塔大致相當於百夫長]
相比鏟子湖下遊那次失敗的突襲,甘泉的渡河過程簡直順利到出奇,帕拉圖人甚至沒有發出任何警報。
狂喜之後,深深的疑惑隨之而來。
甘泉、青馬、石箭和老奴隸禿尾不得不決定下一步的動作。
“還用得著想嗎?”青馬急不可耐地嚷道:“烤火者命你我劫掠村莊,分散兩腿人的兵力。馬上鞍、弓上弦,見兩腿人便殺不就行了麼?”
老奴隸禿尾聲音沙啞地反駁:“青馬,那你可知道哪裡有兩腿人的村莊?你又可知兩腿人的軍隊在何地?你我會不會一頭撞上?”
青馬被問得啞口無言。
帕拉圖人整整壓製赫德諸部三十年,對於帕拉圖內部的情況,赫德人兩眼一抹黑。
這三十年來,赫德人了解帕拉圖內情的唯一渠道就是通過走私商隊打探消息。
然而大多數走私商隊都有帕拉圖顯貴背景,給出的情報也是半真半假。
甘泉隻知道他所在之處是兩腿人地盤最偏遠的一處“草場”,至於草場上有多少人口、多少村子、多少城鎮,他一無所知。
“用不著擔心那麼多!害怕狼咬人,難道就不打圍子?”甘泉舔著牙齒,眼中凶光閃動:“你我可是先鋒,烤火者命令你我把聲勢搞得大大的。派人去給烤火者送信,告訴他,你我已經過河。你我撒開網,先找到兩腿人的營盤再說。”
見那顏已經下令,禿尾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甘泉一麵命人去給烤火者送信,一麵命人藏好羊皮筏,帶領百餘名騎手向著有人煙的地方疾馳而去。
戰場區域一旦擴大到數百公裡的長寬,各支部隊獨立決策的能力就變得至關緊要。
而這一點,恰好是赫德諸部的強項。
……
甘泉毫發無傷從大角河上遊橫渡,進入下鐵峰郡的同時。
另一名特爾敦那顏“塔爾台[胖子]”也在從大角河下遊渡河,進入中鐵峰郡。
塔爾台是烤火者正娶妻子的親族,按照路線,他需要在大角河下遊、鏟子港上遊渡河。
通用語中所謂的“路線”,赫德人稱為“劄撒黑”。在赫德語中,劄撒黑同時也有“軍令”、“法令”、“命令”的詞義。
由此可知,對於赫德人而言,[路線]和[軍命]本就是一個詞,路線和準時也是赫德人軍事行動中最為重要的概念。
大首領定好路線之後,所有小首領都必須嚴格按照路線行動。
未經允許偏離路線的行為將會遭到嚴懲,逾期不至也會被嚴懲。
之所以會有這種軍事習俗,是因為赫德人的圍獵傳統。在圍獵過程中,任何一支小部隊偏離路線都會導致獵物衝出包圍。
因而在長達一個月甚至三個月的圍獵中,各部隊必須嚴格按照路線行進。
赫德人是這樣打獵的,也是這樣打仗的。
烤火者給他的先鋒官們指定了渡河區域,那科塔們便要在指定的區域渡河,因為彆的區域是其他科塔的“路線”。
赫德諸部沒有帕拉圖常備軍伐木為橋的工程能力,甚至懂如何搭建浮橋的人才都不多。
所以胖子塔爾台的渡河方式與甘泉大同小異:先是一小隊弓手借著濃霧抵達東岸,占據一處“登陸場”。
然後皮筏返回西岸,再去載更多的人。
區彆隻在於胖子塔爾台更加謹慎、更有經驗、手上的兵力也更多。
這次出兵胖子塔爾台帶出三支百人隊,個個都是精挑細選的青壯兒郎。
第一次渡河,胖子塔爾台在大角河兩岸拉起兩條皮索。
通過牢牢固定在兩岸的皮索,羊皮筏子就可以拉著皮索過河而不至於被衝向下遊。
第一次渡河花得時間有點多,第二次渡河便很快。
太陽升起,霧氣漸漸散去的時候,羊皮筏已經往返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