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誌(聯盟篇)_鋼鐵火藥和施法者_免费小说阅读网 

地理誌(聯盟篇)(1 / 2)

[塞納斯聯盟]

曆史概述:

塞納斯的故事開始於兩千年前。

當上古時代的遠航者終於戰勝湍急洶湧的洋流,首次駛入這片水域時,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幅無異於神跡的景象:

珍珠項鏈似的群島阻隔住外海的波濤,內海的海麵平靜如湖水,在陽光下倒映著翡翠的光澤;

難以逾越的、延綿不絕的海岸山脈突兀消失,仿佛被某種不可想象的偉力在頃刻間夷平,留下一扇通往內陸的大門,以及近似完美橢圓的海岸線。

欣喜若狂的遠航者首領皮忒亞斯立刻為這片土地選定了最適合她的名字:

“塞納斯”——意指三麵環陸、擁有優雅弧線輪廓的海灣。

從此,塞納斯成為這片海洋與陸地的正式名稱,並陪伴著她走過“英雄時代”、“征服時代”、“動蕩時代”、“黑暗時代”以及“再征服時代”。

直至四十年前,又有人提筆在曆史的書頁寫下新的篇章:

一群不願再忍受帝國壓迫的勇士揭竿而起,反抗之火一發而不可收拾,最終將兩山之間的海洋與陸地全部卷入其中。

當硝煙散儘,傷痕累累的勝利者還未來得及舔舐傷口,便發現新的挑戰接踵而來:

他們擊敗了統治者,卻不知道該如何統治;他們消滅了一個國家,卻不知道該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失去了一致的目標,原本親密無間的夥伴,開始變得麵目可憎;失去了共同的敵人,曾經生死與共的袍澤,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反目成仇。

最終,以“塞納斯”之名,一個前所未有的聯盟在晨曦中降生。

她跨越草原和大海,北至巍峨的遮蔭山脈,南抵覆蓋著萬年雪的金頂山脈。駿馬在她的土地上自由馳騁,雄鷹在她的天空展翅翱翔,堅韌的勇士在群山中守衛她的邊界,壯觀的船隊高懸她的旗幟駛向未知的遠方。

可是她真的能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嗎?

時間會給出答案。

————————————————————————

諸共和國檔案

————————————————————————

[十七省聯合共和國/聯省]

*[偉大屬於塞納斯!光榮屬於十七省!萬歲!聯省共和國!]

————————————

曆史概述:

山前地的曆史和塞納斯一樣悠久,上古時代移民的第一個定居點就是在這裡建立。

但山前地的開發曆史卻很短暫,直到四百年前,她還是一片極度荒涼的土地。

因為很簡單——她的地勢太低,到處都是無法開墾的灘塗、濕地、沼澤和湖泊,甚至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每天要被海水淹沒兩次。

無法發展農業就無法發展文明,雖然上古時代的移民在山前地建立了第一個“卡胡蘭”——修有神廟的大型殖民地,但他們終究還是轉向地勢更高、更適合居住與耕作的海灣南岸,也就是今天的維內塔。

最後,隻有飛禽走獸、漁民獵人以及分散在零星小塊可耕作土地上的農民在山前地生存。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農田排水技術的發展為山前地的命運帶來轉機。

依靠複雜精細的水利工程,山前地人抽乾了沼澤和濕地,占領了灘塗和淺海,將本不能耕作的土地開墾成萬頃良田。

修築大型水利工程所需要的統籌規劃能力,也使得山前地積累下更具向心力和執行力的政治傳統。

與此同時,這片大陸的每一塊角落都在進行看起來永遠都不會結束的戰爭:領主們因為野心而互相征伐、公教徒與異教徒以神之名掀起聖戰、商業城邦開始嘗試使用武力扼殺競爭對手、遊牧蠻族的蹄聲在文明邊疆回蕩……

山前地反而因為過於荒涼和貧瘠,得以享受難得的和平與安定。於是來自各地的人們蜂擁逃入這片亟待開發的土地,以求得在亂世中生存。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山前地得以在數百年間飛速發展,從瘴氣橫行的不毛之地,一躍成為整片大陸人口最稠密、手工業最發達、城鎮化程度最高的膏腴之地。

但是財富的積累意味著覬覦者的增加,當山前地擺脫落後與貧窮以後,她就不可能再獨善其身。

帝國開始向山前地索取越來越多的賦稅,給山前地套上越來越多的枷鎖;

同時,市民階層的擴大使得新思想和新信仰快速傳播,讓山前地與帝國愈發離心離德。

不斷加深的矛盾最終引爆了一場戰爭。

而在戰爭中誕生的,便是光榮的十七省聯合共和國。

——————

地理概況:高度城鎮化;河流交錯、水網密布的內陸;大量低於海平麵的圩田

*[聯省是聯盟中國土麵積最小的共和國,隻有10.46萬平方公裡,相當於維內塔的三分之一。但她同時也是聯盟中城鎮化程度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共和國,將近二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設防城鎮之中。市民的組成包括商人、手工業者和農民,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市民權]

——————

政治架構:正在從“代議製民主”倒向“軍人政治”

*[所謂代議製民主,實際是“有公民權的人的代議製民主”。絕大多數聯省人都是沒有公民權的“人民”,議會的一個席位往往隻對應十幾個乃至幾個選民]

*[一直以來,掌握議會的聯省政府都在與掌握軍隊的軍官團進行著一場危險的博弈遊戲。]

*[軍官團悍然掀桌,借助政府內部合作者,成功發起政變(截至季風之卷結束)]

——————

集權程度:較高

*[山前地的政治傳統+不受控製的軍隊]

——————

經濟政策:重商主義/工商結合

*[高關稅是重商主義的特色,不可不品嘗]

*[聯省的商人既是生產者,也是銷售者,這使得他們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和生產能力]

——————

軍事編製:滿編常備軍團+常備的後備軍團+內海第二海軍

軍事特色:大量高度訓練的方陣步兵;較為孱弱的騎兵;規模最龐大的炮兵;服務於陸軍的海軍

*[按照聯盟憲章,諸共和國隻能且必須維持兩支常備軍團。之所以要在憲章加入這樣一條款項,為的是使聯盟既不陷入軍備競賽,又不至於荒廢武備。

然而規章製度總有漏洞。聯省共和國背靠大海,與鄰國三麵接壤且無險可守,這使得聯省軍隊內部一直存在嚴重的不安全感。通過設立“常備的後備軍團”,聯省實際維持了四支滿編常備軍團,無論是訓練程度還是兵員數量都位居諸共和國之首。同時,依托勝利兵工廠的產能,聯省的炮兵規模同樣位居諸共和國之首]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當聯省決定動用他強大的軍隊時,看起來一場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在內海,聯省海軍的實力僅次於維內塔內海海軍。但聯省海軍是一支服務於陸軍的海軍,在軍隊內部處於被動地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觀能動性]

——————

重要城市:圭土城

————————————————————————

————————————————————————

[尊貴的維內塔共和國]

*[陸地與海洋,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之間,但不屬於其中任何一個,我們隻屬於我們自己]

————————————

曆史概述:

在塞納斯灣,維內塔的曆史僅次於山前地,她是上古時代移民建立的第二個殖民地,而她繁榮興旺的曆史則要遠比“表親”悠久。

不過,今天的維內塔共和國的首都——海藍,並不是最先興起的城市。

維內塔曆史最悠久的城市是亞德裡亞,其次是阿奎利亞。海藍、弗若拉、百花城等等並不在其中。

海藍坐落在潮汐三角洲的潟湖中央,建立在深陷爛泥的橡木樁構成的地基之上,四麵環水。海藍人最初隻不過是漁民、曬鹽工人和駁船船夫,除了鹽和魚,她什麼都不能生產。然而,動蕩時代和黑暗時代的到來給了海藍崛起的機會。

位於海岸平原的亞德裡亞最先淪陷,坐落在奔流河衝擊三角洲的阿奎利亞緊接著被蠻族夷為平地。

憑借易守難攻的地形,海藍幸存下來。同時,她庇護了大批古帝國的遺民,這些逃難者也將人力、財富、技術和思想帶給海藍。

從此,海藍給自己加上了“最尊貴”的頭銜,向著海洋更深處進發。

除了漁獲和食鹽,海藍幾乎什麼都不能生產,她沒有農產品、沒有畜牧業,她僅有的技能便是航海和運輸貨物,因此貿易就對海藍人而言至關重要。

這使得海藍人的行為表現出兩極化:一方麵,海藍人在進行商業活動時從不考慮道德因素,他們自認能與任何人做交易,哪怕是異教徒和野蠻人;

另一方麵,背井離鄉的艱苦生活和飽受歧視的海藍商人身份使得海藍人因為共同的情感而精誠團結。這種團結催生出純粹的愛國主義——海藍從來不缺少愛國者。這種團結也催生出自律和公平,就像一艘船上的全體船員不分貴賤都要麵對大海的危險。

在黑暗年代,海藍迅速成為泛維內塔地區最大的商業城邦,並在近千年的時間中保持著優勢。

哪怕是在“再征服”時代,麵對艾萊克修斯大帝的兵鋒,海藍也不曾放棄自身的獨立地位,最終迫使大帝接受“稱臣不納貢”的名義效忠。

鬥轉星移,時光飛逝。舊的王朝衰敗、新的王朝崛起。泛維內塔地區逐漸孕育出新的商業城邦,例如百花城、弗若拉。

新王和舊王之間總是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新興城邦和海藍也是如此。商業競爭最終演變為軍事競爭,泛維內塔地區隨即進入曠日持久的“城邦戰爭時代”。

而作為諸城邦名義上的共主,帝國默許了城邦戰爭的發生。因為低烈度的城邦戰爭不僅可以削弱維內塔地區不聽話的自治城市,最終還會拱手將神聖的量裁權交給皇帝。

皇帝的預感是對的,海藍能夠打敗其他城邦,卻無法消滅他們。熱斯裡亞和百花城的軍隊也曾一度兵臨海藍城下,但最終未能攻破潟湖。

泛維內塔地區的城邦戰爭打打停停,諸城邦結盟又毀約,一切都朝著帝國的預想發展,直到“山前地大起義”的爆發。

最初,包括海藍在內的維內塔諸城邦並未站在起義軍一方,僅持觀望態度中立,並通過向戰爭雙方同時出售物資、提供服務賺取利潤。

直至“屠夫”阿爾良公爵兵敗身死,第一次討逆戰爭失敗,海藍才正式決定把籌碼壓在山前地人身上——大部分維內塔城邦則選擇繼續觀望。

在海藍的全力支持下,塞納斯聯軍最終擊敗禦駕親征的瘋皇理查,獲得完全的勝利。

而當建立一個統一的維內塔共和國已經迫在眉睫的時候,借助聯軍的壓倒性的力量,海藍輕而易舉便說服了所有不願俯首的城邦。

從一城到一國,尊貴的維內塔共和國就此啟航

——————

地理概況:衝積平原、海岸平原、丘陵

*[維內塔實際由兩部分構成:沿海的商業城邦和內陸的農業地區。但是二者的區分並不明顯,城市中也有農夫居住,內陸的農村也有城邦的地產。許多維內塔商人既是商賈,也是地主]

*[維內塔的自然稟賦遠比聯省優異,海岸平原和衝積平原適合種植小麥,內陸的丘陵地帶則遍布著葡萄園和橄欖園。水網雖然不如聯省密集,但是仍舊很發達,足夠滿足農業灌溉所需]

——————

政治架構:以海藍為主導的城邦聯合共和國+寡頭金權政治+督政府

*[海藍代表維內塔,但維內塔並不隻有海藍。在其他城邦的市民眼中,傲慢的海藍人並不比北麵的鄰居更討人喜歡。不過,商人的妥協傾向使得一切都可以談。維內塔議會的席位分配很公平,所以其他城市雖有不滿,仍舊選擇合作]

*[由於民主製度高昂的成本,一切政治活動都需要金錢作支撐。維內塔議會的席位總數遠比聯省議會的席位總數少,許多議員席位名義是推選,實則為世襲。來自各城邦的寡頭家族們牢牢掌握著維內塔議院]

*[作為平衡寡頭議院的砝碼,維內塔督政府奉行精英主義。從最低級的文員到最高級的督政官,督政府的成員皆是層層選拔而來,不問出身也不問貴賤]

*[與聯省相似,維內塔同樣存在府院矛盾;又與聯省不同,維內塔的府院矛盾尚在可控範圍內]

*[維內塔的農民階層幾乎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作為“補償”,他們需要繳納的賦稅在諸共和國也最少]

——————

集權程度:中等

*[寡頭議會和精英政府維持著政治的平衡]

——————

經濟政策:重商主義/壟斷主義

*[我們沒有土地,所以沒有封建製度;我們的貴族是巨富商賈,他們指揮著船帆蔽日的艦隊,卻同時計算利潤精確到每枚銀角子]

*[維內塔的經濟政策由海藍主導,而海藍的骨髓裡深深烙著重商主義。通常來說,海藍商人每到一處新的貿易節點,總是竭儘全力尋求壟斷經營的特權,哪怕需要掏出大把的賄金也在所不惜。一旦取得壟斷權,海藍商人將會立刻將競爭者排擠出行業,直至徹底占據行業主導地位。而後,他們才會開始通過議價權賺取成倍的利潤]

*[維內塔原本更樂意作為中間商和運輸商,而非生產商。但當聯省商人強勢崛起之後,維內塔商人開始模仿他們的競爭者,嘗試掌握生產環節]

——————

軍事編製:兩個半編的常備軍團+內海第一海軍

軍事特色:裝備精良的方陣步兵;聊勝於無的騎兵;優秀的炮兵;實力雄厚的海軍

*[相比於維持四個滿編軍團的聯省,維內塔陸軍堪稱吝嗇,能省則省。為了省錢,甚至非戰時狀態常備軍團隻維持在半編的狀態。不過,在諸共和國之中,維內塔陸軍的裝備最為精良,炮兵也很優秀]

*[維內塔海軍擁有與陸軍平起平坐的地位(或者說更高的地位)。因為有大量海外利益需要保護,維內塔海軍分為內海艦隊和遠海艦隊兩部分。其中,單是內海艦隊的實力就已經足夠穩坐內海第一]

——————

重要城市:海藍、百花城、弗若拉

————————————————————————

————————————————————————

[帕拉圖共和國]

*[向前!向前!帕拉圖人永不屈服!uukhai!!!]

————————————



最新小说: 最佳導演的誕生 搖曳野玫瑰!瘋批太子爺求她寵 NBA:滿級傳控,我有第三隻眼 修仙:我連路人甲都不是 吃人修仙 頂流他妹直播玄學種田後火了 嬌軟小丫鬟蓄意勾引,帝王已淪陷 賽博修仙五千年 我,極陽生蠔,苟在截教當大佬 攻略危險反派,BOSS對我致命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