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了一些時間,在實驗室其他研究員的幫助下,徐川將這份新半導體材料加工成了一個簡陋的設備。
連接在上麵的各種檢測設備讓它看起來有些像是以前老式的拖拉機車頭上的發動機。
儘管它看起來有些醜陋,但可是名副其實的最頂尖,最前沿的科技。
整套設備的核心由半導體輻射電能轉化材料+此前研發的防護材料組成,前者完成輻射能對電能的轉換,後者作為安全保護措施防止裡麵的設備出現意外後核輻射泄露出來。
至於連接在上麵的各種檢測設備,後期在完成後都是需要拆除的。
穿戴著由無鉛納米複合重構防護材料製成的防護衣,一名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隔著一麵鉛玻璃利用設備將一份帶著濃重核輻射的核廢料送入了全封閉的裡間實驗室中。
在核廢料從封閉的鉛箱中取出來的一瞬間,安置在全封閉實驗室中的各種輻射探測器尖叫蜂鳴了起來,各式各樣的警報聲不斷響起。
而在實驗室的另一個觀測室中,徐川和韓錦等眾人正透過監控觀察著整個實驗。
從顯示屏上的輻射計數上可以看出,正在進行實驗的輻射室中,輻射計量已經超過了一千毫希(v),且這個數值正受核廢料的影響在不斷拔高。
如果沒有任何的防護,人類進入這種強度的輻射環境中,基本意味著死亡。
這還是經過處理後的核廢料,其輻射強度,輻射量等各方麵都經過處理的。如果是核電站中正在燃燒的核燃料棒,其強度比這個恐怖多了。
實驗室中的輻射並沒有持續累計增高下去,在核廢料安置進專用的設備中全封閉起來後,探測器上的警報開始降低,核輻射形成的輻射計量也開始因為實驗室中其他設備的吸收逐漸削弱。
不過對於核輻射來說,這種削弱是有限的。
當吸收材料飽和後,吸收材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變成新的輻射源,源源不斷的釋放輻射汙染,直到數百數千年後攜帶核輻射散儘。
這也是為什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後,即便是當時的紅蘇處理掉了清洗了2100萬平方米「臟土」,至今烏克蘭都依舊有很大的一片區域仍因汙染太重而不宜居住,且要過好多年後才能安全耕種的原因。
核廢料放射出來的汙染,需要的衰變時間太長了。
不過這原本的缺陷,對於如今的徐川來說,是一個巨大優勢。
輻射時間長,意味著它的發電持續時間也長,可以說沒有任何燃料能比核廢料「燃燒」更長的時間了。
如果
能將其製造成普通的電池大小,可能未來的手機電腦什麼的,都不需要再充電了。
隻是目前來說,這個想法還隻是一個幻想,因為安全問題,不可能做到那麼小。
除非核輻射的防護隔離材料能更進一步的性能升級。
隨著存放核廢料的轉換器封閉起來,部署在外部的探測器也開始傳遞回來各種數據。
觀測室中,一名負責觀測數據的研究員緊緊地盯著目前的顯示屏,當上麵的數據開始跳動時,他臉上的神情也跟跳動了起來。
「檢測到電流產生!」
當確定顯示屏上的數據是真實存在的後,這名研究員一把推開了身下的椅子,猛的站了起來大聲的彙報,聲音帶著顫抖和激動。
聞言,站在觀測室中的所有人心頭一震,原本正站在徐川身邊的彭鴻禧院士更是邁著一雙腿迅速的跑了過去。
這位老人這些天恰巧在魔都這邊開會,臨時起意過來看看這邊的情況,正好趕上了這次的測試實驗,就好奇的跟著一起過來了。
推開原本的觀察員,他用渾濁的目光死死的盯著計算機屏幕上那不斷跳動並且在穩定增強電流數據。
「47,真,真的做到了!」
望著屏幕上的跳動著的數據,彭鴻禧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震撼。
其實將輻射能轉變成電能這種事情並非做不到,無論是利用金屬材料產生勢能差,亦或者利用多層碳納米管與黃金和氫化鋰材料吸收輻射能都可以做到。
但上述的這些方法,在轉變效率方麵都很低。
比如利用金屬材料產生的勢能差轉變成的電能甚至還不到幾毫安,這種強度的電流,僅僅能觸動一下靈敏的探測器罷了,根本就做不到用於發電。
而今天的測試,彷若憑空降下的奇跡一般。
暫且不說其他的問題,光是在輻射電能轉化率這方麵,從目前的數據來換算,已經堪比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板了。
傳統的太陽能發電板效率較高的單晶矽太陽能光伏轉化效率也隻不過是20%左右,
而從目前輸出的電流來計算,那台安置在封閉實驗室中的「輻射電能轉換設備」對內部輻射能的轉化率已經達到了15%左右,且這個數值還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提升。
百分之十五的轉化率,這意味著在輻射電能轉化方麵,它已經沒有任何問題,完全能夠將轉換的電能接出來使用。
隻要設備中關鍵材料-那種新型半導體能在核廢料麵前堅持的久一些,能夠達到商用標準,那麼這種方法就完全能夠推廣開來,那麼從今天起,核廢料將不再是難以處理的廢料,它變成了能用於發電的寶貝。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