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雖然昨晚忙碌到晚上兩點多才睡,但第二天,徐川依舊七點多就從床上爬起來了。
簡單的洗漱和吃了個早餐後,他便迅速趕到了研究所。
高溫銅碳銀複合材料的測試可還沒有完,昨天晚上,他和宋文柏僅僅是針對超導臨界tc溫度和邁達斯效應進行了測試。確認了這種新型銅碳銀複合材料在1k的溫度下能轉變成超導態。
而一項材料的測試項目可不止這些。
除了普通材料的力學性能測試、電子學特性測量外,超導材料還有獨特的界電流密度、渦旋釘紮性能、捕獲磁場等方麵測試。
而相對比力學、電子學那些普通特性外,後麵的超導測試才是關係到一項超導材料好壞的關鍵。
比如臨界電流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化學環境下所能夠達到的最大電流密度,即使在最大電流流量下也不會發生電極腐蝕或者化學阻抗的變化。
如果對超導體稍微有點了解的人一般都知道超導具有臨界溫度tc這個概念。就是正常相材料轉變成超導材料的溫度。
但超導體不僅具有臨界溫度,還具有臨界電流密度和臨界磁場強度。
一旦溫度高於臨界溫度/電流密度超過了臨界電流密度/磁場強度超過了臨界磁場強度,就會向正常相轉變。
換句話簡單的來說,溫度過高,電流過大,磁場過強都會使超導體喪失超導性。
而現如今製備出的超導體中不存在同時具有高臨界溫度,高臨界電流密度和高臨界磁場密度的材料,因此超導體的應用並不廣泛。
但是正因如此,超導體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
若能找到“三高”超導體(高臨界溫度,高臨界磁場,高臨界電流密度),就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因此相關研究雖然稱不上最熱門,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而如何提升臨界電流密度和臨界磁場密度,也是目前超導材料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徐川需要對他製備出來的高溫銅碳銀複合超導材料進行完備的測試。以確定這種新型材料各方麵的參數。
此外,他還需要儘快的將這種產品工業化。
畢竟時間不等人,可控核聚變工程已經開啟,相對比使用其他的超導材料,比如氧化銅基超導材料製造磁約束裝置來說,他更願意也更熟悉使用後世自己研發的銅碳銀複合高溫超導材料。
一方麵不僅僅是因為熟悉銅碳銀複合高溫超導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麵,則是銅碳銀複合高溫超導材料能提供的磁場強度要遠超尋常的超導材料。
大型強粒子對撞之所以動輒幾十公裡,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需要將粒子加速到極致,更是因為提供磁場的超導體,具有極限。
比如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lhc對撞機,使用的磁體是由铌鈦nbti超導材料製成的,目前僅僅能提供8.3特斯拉的磁場強度。
而這方麵的性能嚴重限製了對撞的能級,目前lhc的對撞能級極限在13tev左右。
但如果能將磁場強度提升一倍,達到16t,那麼以lhc的規模,對撞能級能提升到100tev級彆。
磁場強度翻一倍,對撞能級能提升借接近八倍。
這就是超導材料臨界磁場的重要性了。
而在可控核聚變上,臨界磁場強度的重要性就顯得更勝一籌了。
高臨界磁場,才能提供更高的磁約束力,徐川不可能為了提升約束力將反應堆修成直徑十幾公裡的巨型堆,那並不現實。
所以提升高臨界磁場,就是他唯一的選擇了。
目前臨界磁場最高的超導體材料是由櫻花國研究鎂二硼超低溫超導體材料,能夠達到40特斯拉的磁場強度。
40特斯拉的磁場強度聽起來並不是很誇張的樣子,但實際上它已經非常驚人了。
簡單的對比一下你就知道了。
用家庭中常用電器冰箱來舉例。冰箱中使用的磁鐵隻有一特斯拉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t。
對比之下,40t這個數值就很誇張了。
不過受限於材料本身難以塑造、需要臨界溫度極低等缺點,這種鎂二硼低溫超導材料沒法廣泛應用到儀器設備上,目前還僅用於實驗室研究。
而常規氧化銅超導體材料雖然同樣能提供差不多接近0t左右的磁場強度,但它也同樣有著鎂二硼超低溫超導體材料的缺點。
至於銅碳銀複合高溫超導材料,他後世研究出來的材料磁場強度是在16t左右。
這輩子利用高溫超導機理和數學模型計算製備得到的臨界磁場強度,還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