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自從踏入修行之途以來,這一路行來,孟周取得的成就多不勝數。
若是公布出去,足以給修行界造成一波接一波的、顛覆式的震撼。
可若是讓孟周自己給這些成就排個序,經過一番思考權衡之後,孟周覺得,最大的收獲,不在某一項具體的成就上,而是發生在心態上的潛移默化的轉變。
因接連不斷、具有顛覆性的成功,讓他完成了在心理層麵對修行界既有觀念的“祛魅”。
對於任何修行上的問題亦或者障礙,他都能保持一種超然的、平視的目光,以審視、研究且堅信自己最終能夠破解的自信去麵對。
譬如眼前,在這最危險的生死關頭,從體魄形骸,到神魂念頭都出現了預料之外的變化。
看上去就像是天道要趁此良機抹殺他這個超出常理的異數,十死無生的局麵近在眼前。
可麵對這樣的困境,那自從修行以來逐漸凝聚、養成的心態卻讓他並沒有在這樣的局麵下慌亂失措。
思緒反而前所未有的清明,念頭運轉之快,如光似電。
這既有“通明道體”予以的天賦加持,可更重要的,還是這份心態上的超然物外。
哪怕身有崩滅之危,魂有離散之兆,分明已經站在了深淵邊緣,但他依舊能夠如若旁觀者一般,超然而冷靜的審視這一切,完全達到了“心外無物”的境界。
念頭如電飛轉,頃刻之間,孟周便將自己自修行以來,所取得一切成就在心中複盤了一遍。
而就在他完成這番複盤之時,可以拿來應對當下險局的手段,也被他一張張抽了出來,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而在孟周心中最醒目的位置,分彆擺放了這麼幾張“牌”。
孟周的目光,在它們上麵一一掃過。
他看向的第一張“牌”,名為“血肉重生”。
這也是孟周最先想到的破局手段,看上去也最為簡單可行。
在外域八荒大量離恨教結丹的無私貢獻下,這項四階技能已被他修煉到了圓滿境界。
這般境界的孟周,已經完全把握到了“血肉重生”的核心精髓。
大量隨著天雷滲入體魄深處的混雜煞氣正在對自己強大的體魄血脈進行“汙化”?
一個“血肉重生”就可輕鬆解決。
借著軀殼“死而複生”的契機,不僅可以將如附骨之疽般滲入血脈深處的汙濁煞氣剔除乾淨,還能讓身體狀態恢複如此。
這簡直就是“刷新”神技。
而且,妙處還不止於此。
“血肉重生”有一個如影隨形的副作用,隻要施展,就必然發生。
那就是每一次的“死而複生”,神魂層麵必然會有一部份心意念頭作為代價,亦或者說是作為“祭品”,作為發動這項技能的“柴薪”“燃料”,永久性的失去。
這是副作用不假。
可在將“血肉重生”修煉到圓滿之境的孟周,卻有了憑自己心意選擇代價的能力。
也就是說,被犧牲的心意念頭,不再是隨機事件,而是可以由他自己提前指定。
如此一來,這“副作用”反而變成了應對這超出常理的“心魔劫”最鋒利的武器。
他完全可以將那些在他魂潭內作亂折騰的“心魔”指定為施展“血肉重生”的代價。
隨著體魄軀殼“複活刷新”,那些肆意作亂的“心魔”也將被無情的抹殺。
一次殺不乾淨就兩次,兩次還不乾淨就三次……
反正,隻要“死去”再“複活”的次數夠多,再如何頑固棘手的“心魔”,終是能剪除的乾乾淨淨。
可很快,孟周就意識到,這種應對之法暗藏的隱患。
需要謹記的是,他最核心的目的,不是要在這天劫之下保全性命,而是要借機突破到更高境界。
“血肉重生”固然能讓他形骸體魄得到保全,隻需要一次“刷新”,就可以將需要他直麵的危機排出體外。
可也正是如此,每一次“刷新”,固然讓他的身體得到了保全,可也都在事實上讓他的身體回避了直麵劫難,並借機得到淬煉、並以之為階,向上更進一步的機會。
這樣一來,即便他最終能渡劫成功,結果也是不圓滿的。
這不叫“渡劫”成功,應該叫“避劫”成功。
即便成就元嬰,也是個“先天瘸腿”。
更何況,孟周綜合過往那些渡劫者的案例發現,元嬰天劫的起滅是有著一套明確的規則機製在背後發揮作用。
當元嬰天劫形成,要讓天劫停止,隻有三種情況。
一是渡劫成功。
二是渡劫者被天劫打落消磨,亦或者主動放棄,位階跌落。
三是渡劫者死亡,天劫失去鎖定目標。
孟周借寇衝之手翻閱的那些古籍藏書中,也沒有渡劫者現場死而複活的案例。
所以,孟周並不能確定,自己用不斷的“死而複生”這種“創新式渡劫法”天劫到底認不認。
要是自己“死而複生”後,看到的是天劫正在散去這樣的場麵,那就真的尷尬了。
而這還都是“天道”略微傾向於他的可能性。
誰敢保證,在這個時候“死去”,真就能被一項四階技能拉回來呢?
要是在天劫之下“死去”,會得到大道規則層麵更強有力的背書,死得徹徹底底,再也複活不過來呢?
基於這些考慮,“血肉重生”成為最先被孟周想到的一張牌,也成為最先被孟周舍棄的一張牌。
但孟周也沒有真個完全將之摒棄,其中一些重要的關鍵點,還是被他提煉了出來。
這一切說來話長,但在孟周這裡,其實都是一念之間發生的心理活動。
而後,孟周的目光又在其他幾張“牌”上掃過。
這些“牌”中,既有看似沒有發揮多少作用,實則有著大用的“青色蓮子”;
也有孟周從自創一階煉體法,到二階修行法,一直到將“煉體”、“煉氣”、“煉魂”統合在三階“瀚海明月真圖”這一修行法之下的種種經驗;
還有孟周從練氣境開始,便開創的,專屬於自身的三極循環體係的初衷;
在這些“牌”中,還有被壓在箱底許久的、有關對“水之秉性”的領悟。
孟周的目光落在這最後一張“牌”上,心中有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