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規城,足利義昭與和田惟政內室密談,將織田信長計算得仔仔細細,明明白白。
可和田惟政卻不知道,她的一舉一動都被人賣了個乾淨。
她剛回到高規城,她女兒和田惟長就寫了一封信送於丹羽長秀,把幕府一方的底細透給了織田家。
正在為織田軍協調後勤補給的丹羽長秀接到此信,不敢怠慢,馬上前往織田信長本陣。
此時的織田軍,已經推進到攝津中部的茨木城一帶。為難的是,真不知道該打誰。
三好軍龜縮在堺港附近,隨時準備坐船跑路。繼續往西就是伊丹家,繼續往北就是池田家,都是已經幡然醒悟投靠幕府的舉義武家。
丹羽長秀抵達之時,亦是傍晚。
織田信長掃完和田惟長的信,順手丟在旁邊的火盆中,書信頃刻間化為烏有,她冷笑道。
“好一位知恩圖報的足利將軍,好一個忠心耿耿的幕府重臣,好一群知曉大義的攝津眾。”
丹羽長秀憂心忡忡道。
“幕府薄涼,即便德高望重如津多殿,亦是不留情麵得下黑手。
上洛之前,殿下接納了竹中重治的養寇自重之策,其實才是我家最好的選擇。”
織田信長瞅了眼丹羽長秀,說道。
“怎麼,你是埋怨我這次出兵太急覺得我做錯了”
丹羽長秀自然知道這麼說話會讓織田信長不悅,但她與織田信長的情分不一般,才敢直言不諱。
“您自然是英明神武,不然織田家哪會有今日之家業鼎盛
隻是幕府一向以製衡之術對付外藩,削強扶弱的手段令人防不勝防,我們不能不小心應付。”
織田信長冷笑道。
“原本就沒指望這位將軍能辦出什麼人事,我失策在三好家太過孱弱,三好義繼這個懦婦也配當三好長慶的後繼者
就算失去了攝津,堺港,三好家也是天下有數的大藩。隻要這一戰三好家打出些誌氣來,即便力戰而敗,天下武家也不敢看輕。
可三好義繼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真是不可理喻。
關東的牆頭草都知道先打一場再談條件,伊丹,池田這些攝津眾竟然骨頭軟得不打自跪。
這攝津上上下下,可是讓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
織田信長雖然語氣不善,但隱隱還是承認了自己的失算。這也就是在丹羽長秀麵前,換個人在場,她絕不肯放半句軟話。
竹中重治為織田信長出謀,是要留著三好家這個外患,讓幕府對織田家有所倚重,做事方有顧忌。
可三好家跪得太快,攝津眾不打就投,讓足利義昭變得膨脹了。織田信長在她眼中,如今是用處不大,威脅挺大的存在。
也怪,織田信長心急。
她處心積慮要拿下堺港,以掌控鐵炮需要的硝石與鉛丸供應,一不小心戳破了三好家的虎皮,扒掉了三好義繼的底褲。
彆看足利義昭這會兒敢於看不起三好家,要是沒有織田信長的強力介入,足利義昭肯定不敢攻入攝津,正麵硬剛三好家。
但現在說後悔,晚了。三好家已經慫了,足利義昭也狂了,養寇自重之策已經徹底完犢子了。
既然後悔也沒用,丹羽長秀直諫提醒一句,也就不再繼續刺激主君的神經,轉而說起其他。
“聽說秀吉在堺港做得不錯,堺港三豪商之一的津田宗及已經投靠了我家。”
丹羽長秀給麵子遞梯子,織田信長順勢下台,跟著說道。
“猴子做得不錯,記她一功。”
君臣兩人緩和了一下氣氛,織田信長吞了口氣,冷笑道。
“和田惟政千算萬算,卻不知道她女兒早在南近江之時,就被米五娘你給勸服,現在幫我們做事。”
丹羽長秀說道。
“和田惟政癡迷幕府政治,卻看不清足利家沒落的現實。
當今的將軍,她連寬仁的津多殿都容不下,幕府內外多少人早已寒心。和田惟長投靠我家,也是為和田家留條後路。
可即便知道了幕府的謀劃,我們也很難做出反擊。
攝津眾重將軍,輕大殿,這次西進,就沒有當地武家投效我家。反倒是伊丹池田兩家與和田惟政勾結,這才有攝津三守護的提案。
想用一個雞肋的堺港就把我織田家給打發了,實在是可惡至極。
三好家雖然退走,但堺港還有津多殿派駐的高田陽乃。將軍多半會擴大斯波家在堺港的權力,以製衡我家在堺港的存在。
在暗中,還有京都背景的千利休擔當眾豪商之首,我家怕是占不到什麼便宜。”
織田信長冷冷說道。
“我如今是樹大招風,人人都想要算計我一把。
南蠻教要引我入堺港,想慫恿我去鬥一鬥石山本願寺。幕府這位公方大人,也盼著織田斯波兩家在堺港不和,她才好從中漁利。
攝津這邊多少雙眼睛在暗中盯著我,就等我發怒,莽撞,犯錯。
有趣,好似我非得照著她們希望的步伐,走她們鋪好的路一般。”
丹羽長秀眼睛一亮,織田信長隻要彆一怒中了幕府的奸計就好。以織田家現在的本錢,隻要自己不亂,有的是辦法陪幕府玩下去。
武家之爭,說到底還是實力之爭。足利義昭實力不足,隻好玩點陰謀詭計惡心人,上不得台麵。
丹羽長秀最擔心的還是織田信長失去理智,這才有之前的諫言提醒。如今看來,主君很沉得住氣。
她笑道。
“大殿可是有了對策”
織田信長瞅了她一眼,說道。
“我來攝津,就是為了堺港的物資供應。有秀吉控製著津田宗及,我的目標已經達成。
津多殿是個明白人,他不會卡死我的貨源,惹得我發怒翻臉,平白讓足利義昭得了好處。
至於幕府搞得什麼攝津三守護,三好家降伏,乾我什麼事”
丹羽長秀一愣,她沒想到織田信長會選擇息事寧人,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可不符合她的性格。
正在此時,外間有了動靜,一名旗本入陣鞠躬,織田信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