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而所謂教派之類的問題,顯然也就是找個借口而已,怎麼可能真有這麼重要?
過去的教訓已經證明,這些蠻族隻會得寸進尺。滿足了他們的宗教要求,隻會讓他們更加得意忘形。就不能對他們抱有太多幻想。
再加上汗國的領土環繞黑海,看似麵積很大,但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平原上的軍府,其實並沒有多少可靠的縱深。所以,汗廷內部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心,維持積極進取、主動出擊的政策。
因為如此,雖然名義上是訓練和管理機構,但軍府也承擔了大量的預警、偵查乃至作戰任務。
為了維持腹地和平,防止遭到襲擊和破壞,軍府士兵必須主動外出巡查,監視邊境地區的敵人,乃至摧毀他們的前進堡壘、抓捕和審問俘虜——哪怕沒有波蘭等國的正規軍,也免不了會有蠻族酋長,覬覦軍團的財富,試圖來搶一筆。
另一方麵,白奴貿易是很多軍府的穩定收入之一,也是軍團士兵在農閒時的主要外快。所以,軍府自己也會組織軍事行動,去搗毀蠻族村落,抓捕奴隸。
所以,這類小規模的衝突,在當地十分常見。
大規模的戰爭中,汗廷會派出將領與幕僚,指揮整個大軍,但這些頻繁的日常行動,就得軍府自己負責。
嚴重的外部壓力下,汗廷內部現在雖然還算和睦,但對於各家繼承人的要求也很高。他們世代傳承的,與其說是領地和權力,不如說是在軍團中的影響。如果繼承人能力和威望不足,很可能就會導致家族的地位下降。
史家既然把史恪安排去了海軍,那就得拿出一個可靠的人選,證明他有能力守住北羅馬尼亞,維護當地公民的利益,否則希臘人也會同樣質疑他們的安排是否妥當。因此,這份壓力,就來到了史恪的堂弟史丹身上。
但迄今為止,史丹的表現並不能算出眾。他在地方擔任屬官時,就顯得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
在其他地方,大家或許還能接受,但在交鋒激烈的北羅馬尼亞,這種性格的人,就有些難以受大家歡迎。百戶們已經私下裡,委婉地向家主史明源建議,要麼把大公子調回來,要麼想辦法讓二公子立個軍功,最好能抓一大批俘虜,才能讓軍團士兵們安心。
在南衙軍製中,百戶的位置不高,地位卻很重要。在這些邊境農莊裡,莊園的組織者既是平時的村長,也是戰時的農兵隊長。他們介於上層指揮官和下層的士兵之間,是傳遞命令和反饋情況的重要環節。
紫帳汗廷的宗教信仰很……一言難儘,換其他勢力,可能早被十字軍乾掉了。汗廷上層在最早的時候,和當地的斯拉夫人、保加爾人也不是一個族群,說的話都不一樣。
可以說,能獲得這麼多士兵的支持,基本上全靠給的待遇好,還能打勝仗保衛大家;而軍團士兵的支持,也是紫帳汗廷能在這片充滿敵意的土地上生存下來的關鍵。
所以,前線軍團士兵的想法,是個很重要的觀察對象。按照傳統,出現問題時,百戶們私下反應情況,正是處理流程的第一步。如果處理的不好,可能就會有人去大斡耳朵告狀,乃至像安答戰爭時那樣,聚眾驅逐軍府長官了。
對此,史明源有苦說不出。
史丹是他弟弟的兒子,但他確實是把史丹當軍府繼承人,認真培養的——自從自己的二兒子夭折,他也沒有彆的人選可用了。
然而,一個騎兵將領,確實是很看天賦的。這個位置,得頻繁做出關鍵的決策,很講究勇氣乃至直覺。人再聰明,兵法背的再熟,很多時候都沒法取代這種頗為玄學的天賦。
有人認為,可以把史恪調回來,但這樣等於放棄之前的經營,而且史恪也未必合適。想兼顧兩邊,最後可能也得去收個義子,或者和其他家族直接交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