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太後過段時間,就會挑出一些幸運的貴族,授予頭銜和巨額賞賜,而且理由很隨性。有時候是因為某個貴族朝覲的時候表現良好,成功討了她的歡心;有時候是他們積極進攻叛亂者,戰果顯著;有時乾脆就是因為打獵時,射中了太後指定的獵物,所以大手一揮就賞給他了。
這讓貴族們對此趨之若鶩,很多人還專門待在大都,天天圍著太後轉,就等這個出手闊綽的大金主打賞。被太後青睞的貴族,很快就能帶著大批收獲,準備回家過好日子了。
來自大都的汗廷商隊,會送來大批賞賜品:價值連城的塞裡斯錦緞,華麗的爪哇瓷器,莫斯科人馴服的海東青,乃至諾夫哥羅德人從極北采伐的高檔木材做成的家具……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產品,開始湧入塞爾維亞鄉下。
當然,太後每次賞賜,不可能給的全都是這些頂級奢侈品。按照傳統,在賞賜的時候,也會附贈數量更大的、相對普通一些的物件,把量撐起來,讓貴族們更有麵子。
拜占庭絲綢,希臘的陶器,羅斯地區的皮毛,法國和克裡米亞的葡萄酒,乃至草原上的羊毛製品……這些東西在鄉下可能並不常見,但在大都卻比比皆是。
相比於老家,在這裡能找到工藝更精美的商品,價格卻反而更便宜。所以還不如都在這裡采購,然後再帶回去。
太後和她周圍的貴族、貴婦圈子,也鼓勵這種行為。她說,大家如今都見過世麵了,不必再和那些鄉下土老爺一樣束手束腳。她賞出去的錢,就是讓大家花的。
在這種風氣下,剛進城的貴族們眼花繚亂。他們的錢又像流水般消失,換成了一車車商品。到後來,太後甚至專門安排了皇家商人,指導他們,買什麼東西性價比最高,還最有體麵。
但時間長了,貴族們卻漸漸發現,情況好像不太對。
太後的話,仔細想想,其實並沒有錯。給你這麼多錢,你帶回鄉下,也花不掉啊?然而,隨著眾多大都的商品湧入,領地非但沒有富饒,反而更加貧窮了。
當一個領主家裡都有好幾個爪哇瓷盤,騎士們人手一套希臘陶器和好幾件綢衣服,鎮裡的匠人,也就沒什麼好生意了。有些手藝的人往往選擇離開,導致這個行業迅速衰落下去。
一些貴族發現不對,於是拒絕在大都花錢,號召大家把資金帶回本地,幫助家鄉。太後對此也不加阻止。然而,當這些錢幣進入當地市場,卻引發了更大的混亂。
貴族們一頭霧水,搞不懂這是什麼情況。
一些人隱約間覺得,可能是因為錢太多了。
那時的大都,已經漸漸恢複了元氣。“南北戰爭”之後,羅斯商路逐漸打通,黑海周圍大部分地區也安定下來。至於當年扣留了絕大部分商業收入的意大利商人,在麵對汗廷時,不但被迫放棄了之前的征稅特權,還得倒交碼頭和航道的租金。
這種情況下,大都一個碼頭幾個月的收入,瞬間湧入一個塞爾維亞鄉下領地,後者就毫無疑問地直接“撐爆”了。而太後,實際上在不定時地依次爆破各個領地。
曾經,這裡是個獨立的區域,旁邊的希臘、保加利亞地區久經戰火,也早不是什麼富裕地方。而且,貴族們統治下,鄉間的人員和商品流動非常緩慢,其他地區的影響並不很大。
但紫帳汗國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他們不但穩定了領地,讓大都確實有了自己口中吹噓的“眾帳之可敦”的資格,還特彆喜歡到處修路。
紫帳的軍民,沒事兒就會開始經營深入內陸的大道。配合環黑海的航線,讓交通很快便利起來。幾百年來已經習慣了分封的領主們,對此非常不適應。
現在名義上大家臣服於羅馬,又不能公開禁止其他地方的商隊來,而且貴族們自己都需要從外界購買物資。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個辦法。
而更讓人絕望的,不是一些幸運貴族拿到了錢,而是大部分貴族沒有拿到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