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小讓娜的觀點,讓眾人一時有些迷糊。沒辦法,就算如道衍和尚這樣見多識廣的人,恐怕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理論。
“這麼說的話,也不是不行……”郭康打起圓場。
“有時候也沒必要太糾結定義。真論起來,全世界有幾個文明,自己沒當過蠻族的?波斯人不也就兩千多年文明史麼。之前一樣是遷徙過來,吞並了米底,然後才闊起來的。一路發展到現在的,除了中原,我都想不出還有沒有第二個了。”
“所以說到底,‘蠻夷’應該更像個相對概念。”他索性拿自己舉例,安慰道:“非要說的話,我自己也是蠻夷。我的家族也是從中原跑出去,然後在這裡定居了好幾代人的。真論起來,跟泰伯、淳維這類的傳說,又有什麼區彆?還不如他們‘文明’呢。”
“我就是覺得,他們那邊過於在意這些問題了。”小讓娜不滿地說:“天天在那兒糾結誰是蠻夷,到最後,連自己親人都給算到蠻夷裡去了。”
“呃,這其實也沒啥的。”郭康安慰道:“當年諸夏——蠻夷這套體係,是周天子提出來的。但周天子自己就帶頭不遵守夷夏之防,天天跟戎狄聯姻,最後還被西戎嶽父給乾掉了。天子如此,諸侯也有學有樣。像晉國這類,同樣沒少乾類似的事情。”
“所以,親戚裡有蠻夷太正常了,不如說大家本來就經常在諸夏和蠻夷之間來回橫跳。有些諸侯,今天服從周天子,就是諸夏,過幾天不聽話了,就被開除夏籍,成了蠻夷。所以這根本不是事兒。”
“你好好努力就行了。今後要是打得出一片事業,有的是認你當華夏人的。”他告訴小讓娜:“到時候不用你說,大家都得和伱攀親戚。”
“我倒是不奢望這些……”小讓娜本來估計隻是對朱文奎的話表示不滿,被他這麼一說,又有些遲疑。
“我就是覺得大家很怪。全天下,就他們特彆糾結這個族群、那個族群的問題。我們這邊從來沒見人考慮過這些,不也一樣過的好好的?按法國的標準,說凱爾特語的布列塔尼人和說德語的洛林人都是法國人。這區分的標準比元朝都寬鬆。”
“這很簡單啊。”郭康笑道:“中原那邊,其實已經失去擴張空間了。農耕文明已經到了地理環境能允許的儘頭,所以隻能不斷劃出敵人,然後大家互相爭鬥——失敗者就成了蠻夷,被趕出去了。”
“當然,也可以反向操作。自己打不過人家被踢出去了,宣布彆人都是蠻夷也行。這例子也是近在眼前的,可見根本不稀奇……”
“這種循環一直持續,所以他們才特彆計較族群的區分,其實就是可以分的東西太少了。相反,如果東西多,大家就會立刻改變觀點,不計較這些。你看先秦時,大家就不怎麼計較這些,其實不就是因為還有很大擴張空間,所以樂意接受這些人麼。”
“這麼一想好像也是啊……”朱文奎嘀咕道:“我之前還從來沒想過這些。他們說太爺爺當初是驅除韃虜起家的,我就一直這麼記著了……”
“口號是這樣沒錯,但這個其實主要說政權合法性的。”郭康幫他分析起來:“光看明朝看不出來,你看彆的國家,就很明顯了。”
“莫斯科大公國,是金帳汗國當年的頭號包稅人和打手;帖木兒政權,是察合台一係勢力的分支,也給東察合台當過諸侯;奧斯曼則是伊爾汗國在小亞的代理人。你看,這些‘後蒙古時代’的區域性國家,基本都是給蒙古人乾活,然後獲得承認,趁機發展起來的。”
朱文奎想了想,發現真是這樣。
其實,郭康都沒把話說完呢。後來再次統一波斯的薩法維王朝,也是伊爾汗國扶持起來的。他們教團得到了汗國的支持,才得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