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他們這個思路,甚至可以說老子和孔子是自由主義先驅,儒道兩家才是資本主義的發展源泉……
而後兩個問題,影響也同樣巨大。
“原初語言”這個概念,一度頗為流行。把這個概念完善起來的,正是另一個著名清吹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的思路受法國“國王數學家”、耶穌會教士白晉的影響。白晉等人推崇《易經》,認為這裡麵的遠古知識,啟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易經裡用來表意的漢字,則是具有神性的“一切發明之母”,是所有知識的真正的鑰匙。
這個想法其實充滿了天主教的神學邏輯,但萊布尼茨等人對此深信不疑。他們聲稱漢字是哲學性質的,應該加以引進,把歐洲文字也變成這種知性符號。他進行了一係列研究,雖然沒能成功,但對《易經》的鑽研卻有了成果,給他的二進製算法提供了靈感。這更是加強了眾人的信心,讓他們更加相信易經真的有用。
但這種行為,負麵作用也很大。按後人的總結,萊布尼茨的夢想,已經威脅到了歐洲文化存在真理的可能性。因為按他們的理論,歐洲的那些拙劣語言距離真正的知識太遠,是不可能發展好哲學、也包括自然哲學的。
但從後世的情況看,科技發展和語言的關係,就是一點關係都沒有。連英語這玩意兒都能當國際學術語言,牛頓都不敢這麼想(牛頓自己也不用英語寫書)。而萊布尼茨知道了估計都能給氣活過來……
而如果這兩條,還是威脅“西方權威”,第三點乾脆就是直接否定“西方曆史”本身。那個時代,主流學者們往往十分反對教會提出的“古埃及——古希臘——羅馬——西歐”這種“法統”,認為“古希臘”和教會,都是哲學發展和人類啟蒙的絆腳石。很多人因此反對亞裡士多德,甚至否認原本的古代曆史,認為必須把它們推翻。
牛頓就寫了本《古代王國編年史修正》,認為波斯之前的曆史都不可信。希臘人的年表明顯都是誇大其詞,充滿了“詩意的虛構”,關於希臘和埃及的那些記述,明顯都是瞎編的。
可惜,牛頓在這方麵不太專業,經常用神話否定神話,用聖經故事否定希臘年表。所以這本書影響也有限。當然,也不止他說,哪怕除了伏爾泰那種“歐洲古代史都是抄中國的”極端觀點,質疑者也不在少數,連牛頓的老仇人胡克,都認為古典曆史是大量虛構除出來的,以此來反對教會的約束。
之後,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歐洲人。
在後世,麵對眾多成果,已經很少有人質疑歐洲的字母文字是否有成功的可能。然而對於曆史的質疑,卻依然沒停止。到0世紀,斯賓格勒依然還在質疑,所謂“西方”的源頭不可能在希臘,因為它就是個“非文字文化體”。歐洲現代成就的基礎不可能從這裡而來,隻可能是其他地方。進而,古典時代——中世紀——現代的三段理論也就不可能成立了。
到最後,這一個質問,甚至比前兩點的生命力還頑強。
所以,郭康也根本不怕其他人懷疑。這一套理論接受了眾多歐洲學者,在幾百年間的不斷質問和反思,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泰鬥級人物。它已經被錘煉得十分完善,隻是因為處境尷尬,才不太出名。但拿來對付現在的質疑者,肯定是夠用了。
本月有10個粉絲頭銜的名額,按平台規則,在書評區舉辦活動來抽獎。
之前忘了說了,在此特意專門提醒下。有興趣的書友可以去書評區看看。
本章完(www.101novel.com)